红蝠
【新三才网讯】明窗外一只红色的蝙蝠飞舞在翠竹间,“鸿福将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蕴涵在图画之中。
烛下缝衣
清风徐徐,红烛摇曳,仕女勤于女红,在烛光下行针走线。
女红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古代隶属于衡量女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中的“妇功”,是评价女子品行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女子们无论贫富贵贱,均以擅女红为能事。此图中女子兰指轻拈,针线穿行,低眉落目,若有所思。
明窗外一只红色的蝙蝠飞舞在翠竹间,“鸿福将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蕴涵在图画之中。
发式
此图中女子的发式属于“回心髻”,为拧旋式的一种。由于其造型与覆盖着的钵盂相像,因此类似于钵盂头。其梳法是将头发分成薄厚均匀的数股,然后似拧麻花般地把它们拧在一起,盘结回心于前额,再插入簪子加以固定。这种发型高耸而不散落,显得雍容大方并具有旋转的灵动性。南北朝时此发式就在嫔妃及富贵女子中流行,《中华古今注》有“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的记载。明清时期,此种发型在贵族女子中倍加盛行。
博古幽思
仕女坐于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身侧环绕着陈设各种器物的多宝格。
多宝格上摆放的各种瓷器,如“仿汝窑”瓷洗、“郎窑红釉”僧帽壶,以及青铜觚、玉插屏等,均为康熙至雍正时期最盛行的陈设器物,具有典型的皇家的富贵气派。
这些器物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性,也映衬出仕女博古雅玩的闺中情趣。
发式
此图中发式属于结椎式发型的变形。结椎式是将头发拢结在头前、脑后或头部两侧,然后用丝绳扎结,盘卷成一椎、二椎等,最后以簪子固定。自商周以来,此发式一直为历代妇女所沿用。此图中女子的发式是先将两鬓的头发梳向脑后,盘卷成椎,再将前额头发的下部用红线扎起,并向脑后翻卷插入发椎中。此种发型给人以简洁持重的美感,突显的前额也表现出女子的睿智与才情。
手镯
古时人称“钏”,俗称镯子。可用金、玉、翠等材质以金镶珠宝等工艺制成。《说文解字》:“钏,臂环也。”曹植《乐府》中有:“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指的也是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