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网讯】
1、《友松图》
明杜琼纸本设色纵29.1厘米横9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称东原先生。吴(今苏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兼擅人物。诗文也古雅。其诗与评画尤深。为沈周之师。《友松图》画用竹篱所围的几间茅屋,屋内中堂有二人并坐,一书童正在开门,院外小山与庭院之间,画有石桌、石几,有盆中之松,置于石桌之上,有一人正欲展纸落墨;另有两人正边走边谈,神态生动自然。画面既有清雅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妩媚秀丽的庭园趣味。
2、《杏园雅集图》
明谢环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401厘米镇江市博物馆藏
谢环,生卒年不详,字廷循,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后以字行,知学问,喜赋诗。宣德年间征入画院,大被赏遇,授锦衣卫千户,后又升指挥。擅画山水,师张菽起,并宗荆浩、关仝、米芾,洪武时已有盛名。此图绘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五人雅集杨荣家的杏园中,宫廷画家谢环亦被邀参加并作此图,共画了二十四人之多,画家本人亦入画中,是当时仕宦生活的真实写照。
3、《琴高乘鲤图》
明李在绢本设色纵146.3厘米横95.8厘米
李在(?—1431),字以政,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宣德年间著名的宫廷画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为待昭,入直仁智殿。李在擅长画人物,工山水。日本画僧雪舟曾与他切磋画艺。此图描绘了神话:周代赵国人琴高,擅长鼓琴,浪游北方各地,曾经投入涿水取龙子,和学生们约定十日回来;到了约定日期果然见他乘着一条大鲤鱼出现在水面,一个月以后,琴高又往水里去了。图中所描绘的正是琴高乘鲤鱼回去,学生们送行的情景。场景壮阔气势磅礴,师徒依依惜别,姿态各异,神情激扬,呼啸的长风,腾涌的烟涛,也好似都在为这位壮士送行。
4、《归去来兮图》
明李在纸本水墨纵28厘米横7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在在此画中画陶渊明《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诗意,为画卷中的第九幅。在此画中,画家在技法上采用梁楷简笔画法,描写诗人席地而坐,古松为屏,溪水三面萦绕,缓缓流去,似闻水流之声。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面对残秋的肃杀,展卷命笔,以入情景交融境界。
5、《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
明马轼纸本水墨纵28厘米横6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马轼,字敬瞻,嘉定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同擅画名于京师,工诗文善画,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宗法郭熙。此卷为马轼、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为九幅, 装成一卷。夏芷,字廷芳,钱塘人。曾师戴进,学画山水,直逼业师。马轼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二幅,取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问征夫以前路”诗意,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剑随行,歧途中问路,征夫为之指点。马轼能深刻领会原作意境,故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
6、《关羽擒将图》
明商喜绢本设色纵200厘米横2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商喜,字惟吉,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一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代不详。宣德年间被征入画院,并授锦衣卫指挥之职,是宣德时的著名的宫廷画家。他擅长多种题材,山水、花鸟、人物兼长,他继承南宋画院的传统,以精工富丽见长,但他也不是全摹宋人。《关羽擒将图》描写的是蜀将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擒获庞德的故事。画幅面积较通常的立轴画大,以人物为主而衬以松石为背景。故事的内容与高大饱满的人物造型和构图安排,气势强大雄伟而动人心弦。从人物造像和笔法特征上考察,这一作品与壁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与元代道教宫观永乐宫纯阳殿的壁画有一定的渊源。
7、《明宣宗行乐图》
明商喜绢本设色纵36.8厘米横68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著名宫廷供奉画家商喜的代表作。画幅共分为六段,细致而真实地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宫中的游乐活动。画中所表现的是射箭、马伎、棰丸、投壶、坐轿等场面。全图设色浓丽、鲜艳。皇帝的形象多次出现,并带有肖像特征。
8、《四仙拱寿图》
商喜绢本设色纵98.3厘米横143.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在艺术表现上极为成功,人物的外貌及气质各异,个性鲜明,加上画法工致,笔法劲健,法度严谨,造诣高出时辈,是明代院体画中不可多得的巨制。此图是一幅祝寿图。看见空中南极仙翁(亦称寿星)驾鹤飞过,四仙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