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丹青 中國傳世人物名畫——明代(...

中國傳世人物名畫——明代(四)

20081230-ArtDesign-26

26、《题竹图》

  明杜堇纸本墨笔纵191厘米横10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自题七绝一首,署款“柽居杜堇”。从题诗悉知此图绘宋代著名诗人苏轼题竹的故事。画面正中高帽长须、执笔题竹者即为苏轼。人物衣纹作兰叶描,又稍见转折和顿挫,纤细而有力。墨竹主干细加晕染,逐节分明,笔墨亦显细秀特色。唯山石勾皴较随意,多尖峭折角和方向不定的短皴,近似“浙派”戴进的山石,其画法似乎与“院体”、“浙派”有一定关系。杜堇的画风也反映了成化、弘治时期绘画所具的时代性。
  

27、《宫中图》

20081230-ArtDesign-27
  明杜堇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杜堇(15—16世纪),本姓陆,出继杜氏,字惧南,号柽君,又号古狂,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好为诗文,擅长绘画,工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尤精人物,宗法李公麟白描法,线条纤细流畅,又别具秀媚之态,为当时白描高手。他后来寓居京师,唐寅30岁进京会试时,曾与他相识,《六如居士全集》中,有诗赠杜堇诗曰:“白眼江东老杜迂,十年流落一囊书。长安相见红尘里,只问吴王菜煮鱼。”唐寅有路较工致人物画,就受杜堇一定影响。此长卷似摹自南唐周文矩的《宫中图》,又汇进作者自己的创作笔法。图中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常生活。
  

28、《伏生授经图》

20081230-ArtDesign-28
  明杜堇绢本设色纵147厘米横104.5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布势跌宕起伏,运笔迅疾顿挫,具豪迈放逸意趣。这种繁简结合、工写相兼的表现手法,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也同样可以见到,反映了较全面而娴熟的技艺。伏生为汉代济南人,字子贱,原为秦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受到极大打击,至西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的人,时伏生已年九十余,老不能行,文帝使晁错往受,得二十八篇,即所谓《今文尚书》。此图表现的即是这个题材,图中倚坐在方席上的老者即是伏生,鬓发苍苍,老态龙钟。
  

29、《山水图》

20081230-ArtDesign-29
  明张復纸本墨笔纵33.2厘米横136.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復山水仿吴镇,墨气苍劲淋漓,其所画草树人物各臻其妙。画家描绘江南水乡,透过大批密林杂树,隐现的村落茅舍,田野农事以及农居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远景云气弥漫,有很强的空间感。这幅山水画在构图上富于巧思,在明代文人画中很是少见。墨笔苍茫浑厚,破笔纵横挥洒,焦墨、淡墨层层积染,淋漓尽致,远近层次毕现。整幅作品开合、疏密、动静、虚实,皆得自然之妙,富有耐人寻味之意趣。
  

30、《梅下横琴图》

20081230-ArtDesign-30
  明杜堇绢本设色纵207.9厘米横109.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文人雅士在梅下抚琴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文人雅士性情激昂,挥斥文章,谈笔风生。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
  

31、《武陵春图》

20081230-ArtDesign-31
  明吴伟纸本白描纵27.5厘米横93.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郁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面中,武陵春一手托腮,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诗思之中。在背景中有一石案,一疏梅,在案上是琴、书、笔、砚。这些陈设是为了说明武陵春多才多艺,喜读书,能诗文,且善于鼓琴,并能谱曲。
  

32、《歌舞图》

20081230-ArtDesign-32
  明吴伟纸本墨笔纵118.9厘米横6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倡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
  

33、《女仙图》

20081230-ArtDesign-33
  明吴伟纸本水墨纵162.7厘米横6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吴伟(1459—1508)字世英,又字次翁,号鲁夫,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幼年时流落至海虞(今江苏常熟),为参政钱昕收养,伴其子读书。经常窃笔弄墨,画山水人物之状。钱昕见后很是惊奇,说:“若作画工也?”即给他笔与纸,供他练习绘画,二十岁时到南京,画名遂起。明孝宗命其作画,称其“真仙笔也”,授锦衣百户,赐印章曰“画状元”。此画用极简的象征性手法表现女仙。
  

34、《东方朔偷桃图》

20081230-ArtDesign-34
  明吴伟绢本水墨纵1346厘米横876厘米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

 

吴伟画人物师吴道子,纵笔不甚经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山水巨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
  

35、《琵琶美人图》

20081230-ArtDesign-35
  明吴伟纸本水墨纵124.5厘米横61.2厘米美国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在表现技法上,此画属与工笔白描一体,略似北宋李公麟。但是较之画家早年的《铁笛图》,更加流畅秀润,风神俊爽。《画史会要》、《明画录》等著录。画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折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36、《马球图》

20081230-ArtDesign-36
  明佚名绢本设色英国维多利亚·阿尔贝蒂博物馆藏

马球在三国曹植《名都篇》中已见载,到唐代,成为宫廷所崇尚的运动。宫廷贵族以此为乐。此画即是描绘了这种热烈的场面。画中线描生动而婉转多方折,造型传神而富有活力。马则是体健膘肥,造型准确。
  

37、《吹箫女仙图》

20081230-ArtDesign-37
  明张路绢本墨笔纵141.3厘米宽9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开阔的岸上,一女仙盘腿而坐,面部朝向波浪,双手持箫,正依节而吹,其仪态悠闲淑雅。在仙女的旁边,有一仙桃于坡石之上,勾画出一幅美妙的仙境世界。江海扬波,萧声悠扬,起落的波浪和玉萧声声充满和谐的韵律。仙女的身后古松挂藤,好像随着女仙的萧声摇荡飘曳。画中虽然没有描绘琼楼玉阁,但仍然使人感到清幽美妙。虽说画的是仙女,但看上去却是描绘的民间的吹箫少女。除人物以外,江涛、树干、石坡,都用深浅不一的墨色渲染,从而突出表现了环境物象的质感。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