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 【古典民乐】秦王破阵乐

【古典民乐】秦王破阵乐

   {swf}/Music/Piano/qinwangpozhenyue{/swf}
盛世天朝今何在
古乐唐风圣人来
                       —天下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宫廷乐舞。原是唐初军歌,主要是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战绩。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大破刘武周叛军,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在他北定太原凯旋归来时,军中作《秦王破阵乐》以迎。史载此乐以“擂大鼓为主”,“杂以龟兹之乐”。唐太宗亲自为此曲设计秦王破阵乐舞,此曲亦流传国外。

 

公元633年,李世民亲自设计《秦王破阵乐舞图》,乃制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鹅鹳。命吕才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魏征与褚亮、虞世南、子李百药更制歌辞,名为《七德舞》。此舞有三变,每变为四阵,共五十二遍,有来往疾徐击刺等形象,音乐在汉族清商乐基础上吸收了龟兹乐成分,体现了发扬蹈厉,声韵慷慨,鼓动山谷,声震百里的帝国军人风貌。据称:舞初成,观者皆扼腕踊跃,诸将上寿,群臣称万岁,蛮夷在庭者请相率以舞。其后更号《神功破阵乐》,与《功成庆善乐》一武一文,成为唐帝国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

白居易曾在元和年间看过《秦王破阵乐》的演出盛况。他在《新乐府七德舞》一诗中真实地记载了《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情况,为后人研究《秦王破阵乐》提供了重要依据。

 

qinwangpozhenyue-qupu
《秦王破阵乐》曲谱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甚至传到外国。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是用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之隆重。

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赞赏不已:赏闻摩诃至那国(即中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表乱,率土分崩,兵戈竟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不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节粟田正人将其带回日本。至今在日本已有9种传谱,即:五弦琵琶谱《五弦谱·秦王破阵乐》,筝谱《仁智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要录·秦王破阵乐》、《三五要录·皇帝破阵乐》、《三五要录·散手破阵乐》,笙谱《凤笙谱吕卷·秦王破阵乐》,育筚篥谱《中原芦声抄·秦皇(王)》,笛谱《龙笛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中录·秦王破阵乐》。

[温馨提示] 请调试好您的耳机,音乐将会自动播放。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