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万象 貝爾博克和馬克龍的評論引發...

貝爾博克和馬克龍的評論引發對歐盟關係的質疑

【新三才編譯首發】近日,法國总统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Emmanuel Macron) 表示,在臺灣問題上,歐洲人不應成為美國或中國的“追隨者” ,並敦促歐盟在國際政策上擁有更多自主權,這引發了強烈反對。

在他的聲明發表之際,中國正在台湾周边進行為期三天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中国一直声称台湾是其領土的一部分。4月12日,馬克龍再次表示他堅持自己的立场,即“成為美國的盟友並不意味著成為附庸”。同時強調,法國支持“臺灣現狀”,主張和平解決。

4月13日,德國外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在展开为期两天的对中访问期間,試圖展示欧盟对台湾问题上的統一戰線。貝爾博克表示,“德国和欧盟在经济上很脆弱,这意味著我们不能对台海的紧张局势无动于衷。”并再次批评了马克龙的言论,她说“法國的對華政策并不能反映歐盟的對華政策”。雖然她沒有闡明柏林在歐盟獨立於美國的問題上的立場,但貝爾博克表示歐盟國家“追求共同的戰略方針”,她重點關注了臺灣海峽衝突的經濟危險。她說。“臺灣海峽的軍事升級……將是全球最糟糕的情況,並特別影響作為最大的工業國家之一的德国。”

歐盟“不認為這是他們的事”

對於 35 歲的臺灣飛行員安东尼·杨 來說,馬克龍的言论是“軟弱的跡象”。

他告訴德國之聲:“雖然歐洲似乎正在為自己的內部問題而苦苦掙扎,但隨著烏克蘭戰爭的繼續,如果此时中國決定入侵臺灣,欧盟也因为離得太遠無法对台湾提供任何實質性的支持。” “马克龙發表這些言論似乎是想向北京表達善意。”

在訪問中國之後,馬克龍還告訴《法國商業日報》,歐洲不應該陷入“世界的混亂和并不屬於我們的危機”。他補充說,歐洲應該捫心自問,在臺灣​​問題上加速推進是否符合其利益 ,以及為什麼歐洲應該“按照別人選擇的節奏前進”。

另一些接受采访的臺灣人告訴德國之聲,雖然馬克龍的評論可能讓人感到意外,但他們對法國總統提出的立場並不特別失望,因為他們從未真正认为西歐國家是對抗中國的真正盟友.

34 歲的臺灣婦女尹愛麗說:“似乎沒有哪個國家是真誠地試圖幫助維護台海兩岸的和平與穩定,因為他們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由於半導體供應鏈和自身的經濟利益,歐洲國家似乎認為臺灣很有價值。”

德國外长貝爾博克也提到了這個角度,她指出“全球50%的貿易通過臺灣海峽,70%的半導體通過臺灣海峽,所以自由安全的通道也符合我們的經濟利益。”正如貝爾博克在與中國外長秦剛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所說“衝突必須和平解決”。

40 出頭的臺灣工程師賴明偉說,自 COVID-19 大流行開始以來,歐洲國家才意識到臺灣對世界的戰略重要性。全球健康危機導致半導體晶片短缺。如今,雖然欧盟對中國入侵臺灣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有了更多的認識,但歐盟仍然認為這不是他們的事。”

中國將成為“歐洲的問題”

雖然臺灣公眾對歐洲持懷疑態度,但臺灣政界人士看起來则更為樂觀。臺灣主要在野黨國民黨(國民黨)發言人林峰告訴德國之聲,國民黨“從不懷疑馬克龍總統對臺灣民主與海峽和平的支持”。

臺灣總統府發言人古拉斯·尤塔卡強調,臺灣一直在捍衛台海和平與“現狀”,這也是馬克龍和大多數民主國家領導人所希望的。“如果有任何國家試圖改變現狀,你必須小心,”她說,並補充說,中國不僅會成為臺灣和亞洲的問題,也會成為歐洲的問題。“共同努力是所有人的唯一解決方案,”她說。

一些專家表示,臺灣傳統上被視為美國的問題,歐洲擔心出現在美國的陰影下“成為夥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臺灣研究中心顧問葉傑廷說:“對於一位歐洲領導人來說,歐洲不應該在一個主要是‘美國’的問題上盲目跟隨美國的領導,這是可以理解的。”他告訴德國之聲,“然而,馬克龍試圖與美國立場背道而馳的程度似乎只是為了與眾不同而試圖與眾不同,而不是來自對中國的明確、原則性立場。”

臺灣應該重新考慮與歐洲的關係嗎?

近年來,台湾一直在努力加深與歐洲國家的關係。但歐洲領導人的最新評論,使得台湾對該路線提出了質疑。

“他們的外交行動給了北京一個機會,不僅可以利用歐洲國家對中國的立場差異,還可以在跨大西洋聯盟中播下分裂的種子,”旅居美國的臺灣學者蘇曉甯說。

臺灣工程師賴告訴德國之聲,馬克龍和貝爾博克的言論讓他認為,臺灣應該將外交努力的重點放在東亞和東歐國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夥伴身上。

他說:“我對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家不抱太大希望,但我認為我們可以期待中東歐國家和英國成為臺灣可以依靠的潛在盟友。”

臺灣飛行員楊補充說,由於歐盟國家太多,成員國似乎很難就臺灣海峽緊張局勢等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達成一致。

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在緊急情況下,我認為我們應該向附近的盟友求助。

也有持不同观点的台湾人认为,歐洲領導人的評論表明臺灣應該繼續努力加強與西歐民主國家的關係。來自挪威科技大學的叶認為“隨著東歐國家對臺灣的支持聲音越來越大,歐洲有一種勢頭在維護自由世界秩序反對專制政權的更大背景下看待臺灣和中國大陸。” “現在是臺灣積極參與這些對話的關鍵時刻。”

(編譯:BOXING)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