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网讯】昨日,来自四川、新疆、西藏、云南、甘肃、重庆等地106家医院200余名院长在成都参加了新医改方案解读与医院发展院长高级论坛。在首场报告会上,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教授称:“新医改方案就像空中楼阁,落不了地,雾里看花,下面的人不懂怎么实施。”
挑毛病:新医改方案像拼凑
在新医改解读主题报告中,石应康院长认为,新医改征求意见稿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没有明确“公益性”的含义,到底什么才叫公益性,如果是老百姓看病都不花钱,他觉得这永远无法实现。公益性应该是在有限财力下社会人群都能公平享有医疗资源,这需要在方案中加以明确和落实。
此外,石应康认为现在的医学教育出了问题,毕业后教育只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医疗服务技能培养,造成的后果将很严重,方案中没有找准医学教育这个关键点。“新医改方案和以前的指导意见一样,问题不详,参与制定的部门太多,财政、社保、卫生等职能部门都参与其中,各有各的观点,新医改方案就像是拼凑出来的,只有宏观的政策,但是如何落实,还应该有相关的经济政策支持。”他说,比如医疗卫生投入是多少?在新医改方案中没有明确涉及。
石应康教授指出,此次新医改方案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医疗向预防和早期诊断方向发展,将乡镇卫生院和大医院作了分工,他认为,慢病的管理工作,不一定非要5年制的医学生去做,那样会造成资源浪费,“其实,这样的工作找一个初中毕业生,进行一年的专业培训,再给他们解决社保、养老的问题,他们就会安心地做得很好,而且这样还可以解决很多就业问题。”
做实事:让老百姓看病少花钱
“在新医改方案实施前,华西医院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对于记者的提问,石教授毫不迟疑地回答:“建立信息系统,发展网络医院,让患者不用往返奔波就能享受到华西医院的医疗技术。”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不久前,金堂某医院诊断了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正好这家医院是华西的网络医院,当地医院通过网络系统与华西医院医生远程会诊后,华西医院的医生立即诊断出:这个患者不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是白血病,并且提出了治疗方案。“这样一来,患者被提前明确了诊断,赢得了治疗时间,免去了往返奔波、挂号排队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获得了同样的治疗措施。”
华西医院副院长李为民教授介绍,目前,华西医院已有远程网络医院171家,遍及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全省21个市州的100余个县。“明年,这些网络医院的系统将全面升级,他们的医生将拥有和华西医院医生一样的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