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中國財政收入7,871億,...

中國財政收入7,871億,同比去年增長 21.9%

中國財政部網站數據11日顯示,11月中國財政收入7,871億(人民幣,以下同),同比去年增長 21.9%,且比10月的13.7%大幅增加;至於今年1至11月累計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1.9%,達到10兆8,903億元(約新台幣50兆)。不但突破10兆,而超過去年全年財政收入(10兆3,740億元)。

該數據顯示,11月中國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達6,760億元,同比增長21.1%;非稅收入1,111億元,同比增長27%。

不過,中國官方稱,1至11月中國財政收入累計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4.9%,其中稅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4.9%。中國財政部認為,主受經濟增長放緩、企業效益下滑等因素影響。

另根據11月分主要收入項目情況,房地產營業稅同比增長58.7%。財政部指,與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增加有關。

中國經濟增速已連7季下滑,雖中國財政收入的增速雖有所下降,但增長速度始終比經濟增速要快許多,並一再創出新高。

求政績 向企業預支來年稅款

據中國媒體報導,隨著經濟放緩,中國各地方政府收入減少,加上土地收入大幅萎縮,稅收更形艱難。為了政績,官員紛紛出奇招來開闢財源,向企業徵收「過頭稅」(各種變相的過度徵稅、向企業預支來年的稅款等)成頭號增收選擇。

10月底,在河北部分縣市國稅局頻繁約談中小企業徵收過頭稅,徵稅額甚至可議價;還有鄉官聲稱為了「釣魚台開戰」而徵稅。

杭州某經濟界人士反映,一些企業因停產倒閉而無法交稅,稅務部門為了完成收稅任務,把稅款轉嫁到尚能盈利的企業身上,導致企業不堪重賦。

溫州某服裝企業金姓老闆表示, 5月底就接到稅務通知提前預支增值稅,「說是上半年任務沒有完成,讓幫幫忙。」

巧立名目 地方濫罰款亂收費

除了稅收增加外,「非稅收入」已成為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新支撐,其中的「罰款」更成為財政增收的重要途徑。例如,雲南彌勒13個派出所成立交警隊,上半年非稅收入4億元,罰款增加61%;雲南省馬龍縣6月分一次性罰款入庫1,339萬元。

另在8月初,瀋陽市當局以「打假」的名義對商戶進行重罰,有賣牙籤沒有採伐許可證被罰3萬,理髮店梳子有頭髮絲被罰10萬等,商店被罰款嚇得集體罷市。而溫州市民今年明顯感覺汽車交通罰款多得「離譜」,「停在規定範圍內的車子,哪怕輪子擦著邊伸出一點點就被罰了幾百塊。」

不景氣 7成企業指稅賦加重

儘管中國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三令五申,要為企業減輕稅賦,然而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針對浙江企業的專項調查顯示,7成企業感覺稅賦加重。

浙商投資研究會副會長蔡驊指,目前的情況是,企業沒有利潤,但是稅務局的辦案、徵稅力道比以前更強了。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