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鄱陽湖乾涸,昔日大湖已成河溝,生態破壞殆盡。
【新三才综合报道】據央視報導,位居江西省北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正面臨乾涸危機,現正處於枯水期的大片湖區變成大草原,淡水湖已變成小河溝,隨處可見缺水而死的魚蝦。
據統計,鄱陽湖自2000年起,最低水位不斷下修,枯水期間不僅提前,而且延長。有專家歸咎於三峽工程的建成,對鄱陽湖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
由於鄱陽湖的水位逐年下降,對當地魚類生態破壞尤其嚴重。香港東方日報報導,長期從事鄱陽湖生物資源研究的專家稱,由於近年出現罕見的春夏旱季,造成鄱陽湖部分湖底裸露,鯉魚、鯽魚無法進入湖岸旁的苔草等草叢產卵,湖區只剩下水流湍急的航道,魚類即使產卵亦會因缺乏依附物而被沖走。
魚類減 候鳥亦不見蹤影
另外,棲息淺水區的蝦、螺大量死亡,亦導致魚類食物減少,食物鏈遭破壞,生態系統亦瓦解,對當地漁業打擊嚴重。據了解,鄱陽湖2007年的天然漁獲量僅有2000至2006年間平均量的4成,近兩年更不足3成。
作為候鳥過冬的重要棲息地與世界上最重要的濕地之一,鄱陽湖乾涸對其濕地的生態構成嚴重破壞。
據漁民稱,往年湖水退卻後,水坑仍留存大量魚蝦作為候鳥的口糧,但今年湖床裸露,乾涸崩裂,候鳥只能成群結隊偷食漁民的漁獲,甚至殃及湖區周邊人工養殖的魚苗。由於缺乏足夠濕地,不少候鳥開始向偏遠地區分散棲息。
土質沙漠化 供水現危機
此外,鄱陽湖水位下降亦造成週邊地區沙漠化。有當地村民說,由於部分受湖水淹沒的沙土外露,近年秋冬季節的風沙一次比一次厚,甚至已淹沒部分農作物。據江西省沙化土地分布圖顯示,目前江西沙化土地約7萬2500公頃,其中鄱陽湖區占3萬8900公頃,幾占全江西沙化土地的一半以上。
除對生態造成影響外,鄱陽湖乾涸亦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極不利影響。鄱陽湖不僅是當地漁業和航運的命脈,更是週邊地區居民飲水的命脈。據悉,位於鄱陽湖邊的都昌縣,近年受鄱陽湖水位下降影響,縣自來水公司曾多次發出供水警報。
據報導,早在三峽工程尚在設計之初,已有不少境內外專家警告,三峽工程會給下游地區帶來嚴重的生態災難。多年來,地質學家、生物學家及環境學家都苦口婆心諫言,在人口稠密、擁有諸多珍稀物種的長江地區興建三峽工程,對環境生態將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遑論其附近還有地質斷層通過,若發生超大地震致堤毀河奔,生命、財產損失更無法估計。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大錯已成,欲救難矣。
(新三才記者王濤綜合報導)
(责任编辑: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