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首发】什么是权力?本意是秤锤,引申出执政的力量、行政的力量。权力来源与国人的授权,本该是人民大众的,执政者、行政者受民众所托,履行公共权力。自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制定第一部《宪法》乃至后来修正的《宪法》都有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三十年改革过去,无论哪年的中共的代表大会上还在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除了有充分正当的正面意义外,使人民能听到口号以外,恐怕还是有“权力”运行的问题等等吧。。。。。。。?不客气地说,三十年改革成效最不明显的方面,恰恰是权力的制衡问题。正如为什么反腐一直反复?为什么贫富差距那么大?为什么正常的社会运行不能建立?为什么大多数国人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秤锤不受委托人控制,权力和利益和欲望结合得太密切。一个秤锤配一把秤,要让13亿人都揣这秤锤不切合实际;大大小小秤锤配各自对应的大大小小的秤,不是执政行政者的每个人拿着也不实际。个人觉得秤锤执政行政者掌握没问题,起码该把秤锤放在明处,起码该一个秤锤只对一杆秤,让代表国民权利的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说裁判长看见并通过,让民众延伸的眼睛——大众媒体看见并公开,让法律程序正常走完并能依法维持或纠正!这种政治的改革在三十年的里并没有改变。。。。。。。。。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反腐败一直反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变。正如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每当接受法律审判之时,往往会说出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人民。。。。。。但是,那些前赴后继的大小官员们在受贿之时,又何曾想到过这些呢。党政不分、党国不分、三十年的改革改来改去,就是治标不治本。正是这样诸多的问题,恰恰表现了中国社会,一个没有权力的制衡的。什么为中华民族大公、为国家大公、为前途命运大公,口号一个比一个好,但是口号毕竟不能兑现现实的社会表现,掌权者贪腐、并不是生来就不干好事,规范约束落空害了他们。一句话:权力是个好东西,能为公为民才好,但是在缺少制衡的情况下。权力又是砒霜,个人欲望利益追逐,毒害自己毒害民众毒害社会毒害我们的未来,夸张点也是万恶之源。
什么是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就是欲望。欲望,是人就有、或者说是正常人都有。三十年改革历程,是一个由控制欲望表达到基本自由表达个人欲望的过程。不考虑表达的方式和程序是否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个人觉得这是改革开放最成功最有成效的一方面。社会毕竟能够容纳每个人欲望的表达了,政府毕竟有了对民众需求全面真实的了解了,执政者毕竟有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了,决策落实毕竟有更加准确的方向了……。当然,欲望、尤其是个人欲望无止无境,表达付诸行动也不一定完全合理合法,至少国情、实情的客观条件永远跟不上人的欲望那么快速、那么高深、那么复杂。但一味堵塞也不可能堵绝,也不可能埋怨甚至怪罪人们有那么多那么奇特个性化的欲望,唯一可行的还是疏导、逐步有序地满足合理合法的欲望。就像黄河之水迅猛来到之时,不是堆积河堤,而是疏导河道,才能解决水患。说白了这就是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毕竟再回到一人欲望就“是”多数人欲望的时代恐怕不可能了,改革开放诱人和“害人”之处也在于此吧?哪有既要当婊子还要立贞洁牌坊的事情,欲望可以由道德约束、由信仰规正,改革能不能从精神深处下功夫,而不仅仅盯在物质层面?!
什么是利益?简单说就是好处。三十年改革,十三亿中国人享受到什么好处,恐怕应该是国人来说吧,但好处得多少的确有很大差异,好处占得太多和占得太少是太明显的,我们的公开正面说贫富差距大,成为了不可争议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则在于得大好处的是少数、得极少好处的也不多,多数国人得到的好处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于是就有“社会尖锐的对立,社会的动荡”。
而为什么多数的国人无法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利益呢?说到底,就是改革开放得到那些好处的人无不存在在官商勾结与社会的不公。回顾近几年的一些地方、一些行业“突发”的群体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就是多数人和少数人在争夺好处、其实就是民众和政府在争夺好处、其实就是弱势的多数和强势的少数在争夺好处,一般而言前者拥有正义缺乏“实力”,后者据有“实力”而匮乏正义。恰恰这些地方这种突发事件正义还没有占到“实力”的上风,一个正常社会的游戏规则无法建立必将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堪,多数人应该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不能享受也必将是社会对立情绪加剧。冷思许久,改革能否继续下去,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我知道当改革无望之时,必将导致革命的爆发。改革是从上到下的变革,革命是从下到上的掀翻。也许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现在的国人教育还不够深刻,改革与革命这对天帝,也许还要在中国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