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论 易中天:我对新疆很有感情(...

易中天:我对新疆很有感情(图)

 

易中天教授正在进行演讲,易中天七情上脸说文化。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来到乌鲁木齐,亮相于市委市政府大礼堂举办的“乌鲁木齐机关大讲堂”活动,主讲“中国文化的内核与精神”,现场,妙语连珠,赢得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易中天曾在博客中写道:老校长刘道玉先生早就教导我,要做“蛙人”,不要做“飞人”。应该回到书房潜心治学,不要天南地北跑来跑去。这个教导很对。更何况,我的外孙女刚刚两岁,暂时由我们带着。因此,如果我谢绝了谁谁谁的邀请,约稿,采访,请多原谅!事实上,这两年我一直在谢绝各类演讲、晚会、文化节和电视节目的邀请。

可是,昨天,易教授“食言”了。他出现在了新疆。易中天上台,给大家鞠了个躬后,坐下来,这时,很多听众发现,他是空着手的,没有带演讲稿。 “我18岁到31岁是在新疆度过的,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所以此次乌鲁木齐市图书馆邀请我来讲的时候,念着这份感情,我答应了。”

话音一落,现场掌声四起。

1978年,在那个穿黄军装很牛,孩子见了会敬礼并称一声“解放军叔叔好”的年代,易中天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片听上去很诗意,实际上一点都不诗意的地方。”他说。

从东西方文化思想内核的区别,到母子关系,从人本精神,到现实精神,再到艺术精神,一小时零十分钟的讲堂,坐、唱、念,除了“打”之外,易中天几乎调动了所有手段:眼神、动作、湖南方言、英语、新疆话,甚至唱了几句小曲,让听众直呼过瘾。

现场实录:

要教孩子读“没用”的书

听众:我是一名两岁孩子的母亲,现在很多人让孩子学国学,让孩子背《弟子规》《三字经》。可是,孩子学了这些,长大后发现,与社会格格不入。请教易教授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与时俱进?

易中天:我是反国学的。什么叫国学?现在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国学班”那就是附庸风雅、坑蒙拐骗!我反对你的孩子学《三字经》《弟子规》,那东西有毒,就是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学文化。我建议你的孩子学学唐诗宋词,但不赞成背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缺陷就是没有儿童读物,所以我们的孩子没有童心。因此中国人喜欢少年老成,不是有句话叫“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嘛。我主张孩子读《安徒生童话》,教孩子要有爱心、恻隐之心。

现在电视台的少儿频道,还有书店的儿童读物,我不喜欢。就是在装嫩、撒娇、发嗲,太假了!动画片也不好看,全是说教,有意义,但是没意思!

2000年时,一些媒体到处搜集新颖的度过千禧年夜的方式,最后收罗过来一看,不是“看升国旗”就是“看日出”,一点创意都没有。只教育孩子什么“有意义”,完全不管“有没有意思”。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建议你这个妈妈要陪孩子玩,在玩耍中教孩子什么是真、善、美,有爱心。

刚刚你提到的理想教育与现实的矛盾,目前这种冲突非常大。小女孩是看着《白雪公主》和《海的女儿》长大的,却发现社会这么凶险、黑暗,出门饭都不敢吃,怕有地沟油。但是这种碰撞是有好处的,我们带着理想的大学生冲向社会,尽管会被社会反弹回来,可是一批又一批,我就不信这个社会死不悔改!

最后,我旗帜鲜明地反对“望子成龙”,旗帜鲜明地反对励志、培优。我主张“望子成人”,让下一代成为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有人说“真实”不好做到,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说假话吗?我不说!说出来会惹麻烦的真话,那就不说。我不吭声,让它烂在肚子里。

善良的底线就是不要伤害、损害别人。

健康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我认为后者更重要。培养孩子爱读书,但你这个妈妈不要为他选书,要牢固建立“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现在的官方、媒体都是宣扬“读书有用”,可孩子们最后发现,根本没用,就感觉被忽悠了,从此再不读书了。

中国人现在读书太功利,怎么成功、怎么赚钱、怎么养生。其实养生最简单:心态好身体就好!你看我像60多岁的人吗?我,儿子娃娃!能吃能睡,没心没肺。所以要教孩子读没用的书,没用的书养心,有用的书劳心。

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我旗帜鲜明地反对”望子成龙”,旗帜鲜明地反对励志、培优。我主张”望子成人”。”

记者专访:

《三国演义》里有两颗有毒的药丸

记者:时下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很火,《新水浒传》、新版《红楼梦》,记得您在博客里提到“不希望他们改编《三国演义》”,为什么?

易中天:我之前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反对改编〈三国演义〉》。我谈到,书中有两颗有毒的药丸:伪善与权谋。这样的药丸,当然不能再吃,哪怕裹着糖衣。这样的旗帜,似也不宜再举。

三国鼎立,逐鹿中原,各有其是,各有其非,这就是“历史的本性”。但是到了《三国演义》,却变成了“尊刘贬曹”。那么请问,你们的“整容不变性”,是不变谁的“性”?历史的“本性”,还是《三国演义》的“倾向性”?这可不能不搞清楚。如果整着“男人的容”,想着“女人的性”,那会咋样呢?弄好了刚柔兼济、风情万种,弄不好就是“人妖”。

记者:易教授,您离开乌鲁木齐33年了,其中就2007年回来过一次。这次,您故地重游,感觉乌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易中天:叫我易老师!不知道。因为我不上街,如果有一点变化的话,就是堵车。

记者:易教授,对于乌鲁木齐的城市精神您怎么看?

易中天:叫我易老师!这只能听市民的,一个城市的精神是市民共同创造的。 记者: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区域,如何用现代文化来引领传统民族文化?

易中天:首先是观念。尊重每个公民的权利。古代社会,人们的身份是臣民、草民,现代社会是公民。公民授权政府,政府应该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制型的。新疆,每个民族的差异都很大,特色鲜明。重要的是保持他们自己的情调,也不能是“原汁原味”,因为现在人们总说“原生态”,它纯天然、具有野性。可原生态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难免粗糙。所以要保留其精神,并加以提炼加工。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宣传文化呢?

易中天:做宣传工作的人必须改变观念,不能是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全然不管人们想听什么。要换位思考,不能老是歌舞升平、自说自话,要真实交流。哪怕这个“真实”并不完美,其实完美的才是虚幻的。

给你们讲个故事,一所台湾的小学开家长会,学生轮流上台朗诵作文《我的妈妈》,几乎所有孩子都是一个调:我的妈妈真伟大。下面的听众都睡着了。一个小女孩上来了,题目叫《我的妈妈是傻瓜》。牛奶在锅里煮着,妈妈又去窗台收衣服,但是走到半路,牛奶潽出来,衣服也被风刮跑了。这样的傻妈妈嫁不了聪明男人,所以我爸爸也是大傻瓜……他们生出来的孩子:我和弟弟也是傻瓜。可是,希望我也像妈妈一样是个傻瓜,将来嫁个傻瓜男人……听到这,所有的家长都震撼了。

记者:易老师最近在忙什么?

易中天:回到书房,读书写作。

“你看我像60多岁的人吗?我,儿子娃娃!能吃能睡,没心没肺。”

经典语录:

什么是文化?当代哲学史家庞朴先生有个故事:服务员端上一杯咖啡,里面漂着一只苍蝇。讲究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在杯子下放一张钞票以示不满;日本人则痛骂服务生一顿;幽默的美国人则笑着对服务生说“在美国,喝咖啡需要一杯牛奶、一块方糖,和一碟苍蝇,而不是这样”。结论一:文化即方式。

西方的夫妻是契约关系,教堂里,新人在耶稣面前承诺“不论贫穷、富贵,不论健康、疾病都不离不弃”,这叫签合同。然后新郎可以吻新娘了,这叫交换合同文件。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夫妻双方互换礼物,这叫重申婚姻合同有效。而中国的夫妻是依附关系。打老婆是不犯法的,怕老婆是可笑的。古代没有离婚,只有休妻之说,丈夫是不能被休的。我们没有结婚纪念日,只有年夜饭,全家老小聚齐,这叫重申血缘关系有效。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