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论 中国威胁论新变奏(图)

中国威胁论新变奏(图)

【新三才综合】2012年的秋天,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来势汹汹,且逐强渐猛,成为2000年后美国国内鼓噪最大声的一次反华浪潮。

在美国某些政客眼中,中国不再只是在某一个方面,而是以经济领域为主导对美国构成“全方位的挑战”。其所列举的威胁也不再是学院式的预测,而是眼下“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森严的政策壁垒,粗暴的惩罚措施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中国企业头上。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称,华为与中兴可能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并建议政府禁止中国通讯设备公司参与美国的所有电信设备业务。中国三一集团的关联公司罗尔斯公司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纸行政禁令,上千万美元的工程无疾而终,未来的投资方向也不得不进行重大调整。

不过,叫嚣归叫嚣,利益在哪里美国人还是很清楚。“经济威胁”不大可能转变成经济上的全面对抗,因为两国经济领域的交集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威胁论”可能会干扰中美之间的一些具体议题,但动摇不了中美合作的大局。倒是这场风波让中国企业和政府,意识到在构建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攻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华为“安全门”始末

美国指责华为、中兴“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证据”之一,就是它们无法证明自己与中国政府没有关系。

“如果中国政府要求你提供美国客户的信息,你怎么办?”一位民主党议员问。

“我们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对客户的网络带来伤害,那将是公司的自杀行为。”华为高级副总裁丁少华回答。

“那这不是意味着你要进监狱吗?”该议员继续追问。

“公司怎么会把我们送进监狱呢?”丁少华说。

这是今年9月13日发生在华盛顿的一次美国众议院公开听证会,也是美国国会对华为和中兴历时近一年的调查的一部分。

在占全球电信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美国,这两家中国公司一直饱受指责,比如“偷窃美国公司机密”“对美国网络基础设施带来安全风险”等。

听证会持续了约3个小时,在大部分时间内,营收规模更大的华为吸引了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更多的注意。

听证会余温未消,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就发表了长达52页的调查报告,认定华为、中兴两家中国通信设备公司在美投资,涉嫌侵犯“美国国家安全”,再次将华为、中兴带入舆论漩涡。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