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4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在华盛顿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讲话。背景中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中)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董事长Sheila Bair。
【新三才网讯】经验告诉我们,金融危机通常会非常快地升级,当局者需要迅速出手,果断决策,避免危机蔓延。决策者通常没有时间反复权衡、制定周密的政策,并考虑政策的长期後果。
然而,大胆行动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单个的政策行动之间可能缺乏连贯性,或难以达成目标,还有可能在长期带来更大问题。
回顾过去一星期的形势演变,美国的救市计划也不幸被言中,并正迅速地走上不归路。
目前,美国救市措施的两大支柱,一是美联储通过贷款项目扩大流动性,一是财政部的不良资产清理计划(TARP)。现在,这两大措施都身陷困境。事实上,美国的各种救援措施都可能因计划不周而无法达成目标,最终成为反面教材。
扩大流动性并未惠及百姓
在过去一年里所制定或实施的各种紧急贷款项目的作用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已从8,840亿美元扩大到2.055万亿美元,此外在过去一年之内对银行体系的援助金额也达到将近1万亿美元。
但增加的流动性对普通家庭和企业借款者影响甚小。美联储为银行体系带来的流动性可能已因银行提高存款储备被吸收近半。其馀流动性的大部分也几乎肯定地被用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巨额票据。这样一来,进入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就所剩无几了。
对于银行来说,把富馀资金贷给美联储或财政部,比放贷给同行要安全得多,更不用说放贷给普通家庭或企业了。
货币过多,贷款不够
决策者们忽视了货币和信贷之间的区别(即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美联储可以通过增加银行系统的储备来不受限制地制造(狭义)货币,但它却不能制造信贷(广义货币,即银行系统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互相贷款及贷给终端用户的总额)。
这恰是日本央行自上世纪90年代後期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日本央行采取了“零利率政策”甚至“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结果就是,狭义货币增长巨大,广义货币总量却增长很小或无增长,因为银行宁可把增加的流动性锁在金库里,也不愿贷给客户。
问题在于,要想扩大信贷,需要有运转正常的银行愿意并有能力贷款,还需要信誉良好的借款者愿意借款,有能力还款。一旦经济陷入非比寻常的严重衰退期,那些实力雄厚、管理严格的企业就不愿意借贷扩大经营,而贷款给实力较弱的机构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信誉和流动性风险。
昨天,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共同声明
(https: //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bcreg/20081112a.htm)严正指出,“(上述三家机构)希望所有的银行组织都能扮演好为商业信贷、消费信贷和其他种类信贷业务进行牵线搭桥的基础角色。” 但这种强制放贷的言论可能又付诸空谈。
除非抵押品(尤其是民用或商用地产)价格企稳、经济前景更加确定,有信誉的机构就不会有借款的动力,银行也不会有动力放贷。但是没有借贷活动,经济将继续低迷。
7,000亿不良资产清理计划
不良资产清理计划正面临更大的困扰。要记住,这7,000亿美元起初目标是建立“最终买家”,购买那些不良抵押贷款证券。不良资产清理计划初衷是要救助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解决流动性危机。
但美国财长在该计划中使用资金的权力几乎不受限制,仅由主要由政府官员组成的委员会监督,国会仅有作为“最终手段”、否决最初的3,500亿美元之外拨款的权力。
而且,这笔钱迅速变味了。财政部向九家大型银行注资1,250亿美元,其中有些银行表示它们不想或不需要这笔钱。另一笔1,250亿美元用于注入一些小型的地区或社区银行。还有大约400亿美元目前用于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如今,财政部只剩600亿美元了,而救助计划还要面临重回国会审核的危险。
昨天,财政部终于承认,它不打算继续购买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清理计划”的初衷彻底宣告破灭。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行业加入申请“不良资产清理计划”资金的行列。财政部已经将救助对象扩大到保险业,而美国运通等机构也摇身一变为商业银行,从而可以申请联邦资助;汽车业也正苦苦哀求救援。国会和政府则就救助范围纠缠不清。“不良资产清理计划”绝对无力拯救所有这些行业。
但根本问题是,无论是美联储注入流动性,还是财政部“不良资产清理计划”,都没能治本——住房抵押市场的违约大潮,以及房价和抵押品价格缩水。很多人还天真地指望扩大信贷能够挽救实体经济,但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正像一些美联储高级官员指出的那样,货币政策已经无所不用其极。现在只有靠财政政策,配以系统化的贷款重组和债务冲销,才能稳定实体经济和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