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亿元、李连杰片酬1亿元的重量级影片《投名状》上映了,在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的光影旁,女主角徐静蕾同样光芒四射,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有别于“玉女”、“才女”形象的徐静蕾,她扮演的莲生灰头土脸,还有激情戏,导演陈可辛说她浑身散发着一种慢热的性感。从1997年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起步,从青春“玉女”到知性“才女”再到四面出击的杂家“老徐”,徐静蕾就这么慢慢地红并快乐着。 从小就是小美女 吃定明星这碗饭 “老徐”还是“小徐”的时候,甜美清纯,注定要吃明星这碗饭。 新作《投名状》 灰头土脸演激情戏 新作《投名状》,灰头土脸的徐静蕾与李连杰有段激情戏,在这部男人戏中突围而出,影视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成就“花旦”之名 1997年,赵宝刚找到徐静蕾,主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新鲜清纯的面孔,受到观众偏爱,徐静蕾一举成名。此后,她接连拍了《爱情麻辣烫》、《将爱情进行到底》等众多青春偶像题材的作品,赢得“四小花旦”之名。 当年的中国影视界“四小名旦”之中,徐静蕾后来的发展与其他三人最不同,先执导演棒,再敲博客门,现在又尝试电子杂志,“社会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甚至她自己都说自己不是一个文艺家,而是一个行政干部。早年的玉女加才女的称号,让她在娱乐圈赢得“人淡如菊”的美誉;她和王朔、韩寒的关系问题,又一直让她成为媒体爆炒的焦点。该如何去解读这个有些“复杂”的老徐呢? 曾经有媒体请王朔评价他的好友徐静蕾,恐怕也只有老友才会说出听似随意却相交甚深的一句评价:“就北京朝阳区一女的。”当然,老徐绝对不是“北京朝阳区一女的”这么简单,与所有的艺人不同,徐静蕾的身份不停变换着,无论是当演员、当导演还是当老板,徐静蕾似乎总是在“喜新厌旧”,让人看不出她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但她却觉得自己的目标很简单,虽然小时候最大理想是办一本杂志,后来还想过当记者,但现在她“就是想当一个杂家,然后每天过得特高 兴”。 虽然老徐觉得自己是个杂家,但她依然不会放弃她的本行——做一个演员。在自导自演了三部电影之后,近年来她在好几部分量不轻的香港内地合拍片中出演重要角色。
|
1993年,19岁的徐静蕾即将高中毕业。当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化妆专业时,徐静蕾愣是被拒之门外。没想到出来的时候遇上一导演,冲着她那股纯情少女的味道,便以为她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学生,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徐静蕾进入了影视圈。后来,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在她头上,赵宝刚导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让观众第一次认识了一个清纯的徐静蕾。很长一段时间,徐静蕾在银幕上留下的就是一个玉女形象。2001年,她转向导演行列,从此穿梭在演员和导演两者之间。她说,演一阵戏之后会觉得当导演更有意思,导了几部戏后又觉得当演员有意思。现在,《投名状》中的莲生一角,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徐静蕾还是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广州日报:你怎么看当年媒体给你“四小名旦”这个称号? 徐静蕾: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不太愿意自己被称为“四小名旦”,而愿意别人叫我“老徐”。 广州日报:你参演的《投名状》上映了,很多人觉得你和李连杰的那段感情戏显得有些突兀,你怎么看这个角色? 徐静蕾:我觉得莲生和庞青云之间的感情其实很正常。他们之间的彼此吸引,更重要的是一种本能的作用,就是当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会很本能地想抓住周围的一切。对庞青云来说,他遇到莲生的条件是非常特殊的,他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表现在了莲生面前,他和莲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能让他感觉到自己活着的凭证;而对我扮演的莲生而言,庞青云是个更能了解自己内心想法的选择,尤其在出走的时刻,因此这种感情的产生是非常自然的,并不突兀。 广州日报:这几年,你参加了《伤城》、《投名状》等电影,包括目前正在拍的尔东升的《新宿事件》,和香港演员、导演合作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徐静蕾:之前其实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接《投名状》这样一部男人戏,我就说,陈可辛、刘德华、李连杰、金城武,跟这四个人随便是谁合作都是很说得过去的理由。比如刘德华,我上学的时候就看过很多他的影片,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他的粉丝,所以跟他们合作感觉非常有意思。陈可辛导演现场的调度能力和控制能力让人印象很深刻,还有就是香港电影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节奏也很值得借鉴。 广州日报:之前你执导了几部电影,从票房上说可能都不算成功,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算不算一个成功的导演? 徐静蕾:我导演的都属于相对文艺的影片,票房上肯定不及商业大片那样的高额,但从《我的爸爸》到《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再到《梦想照进现实》,票房收入上都是赚的,在我看来,已经是成功了。27岁之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执导影片,而30岁之后我已经是3部电影的导演了,所以不管别人持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我已经算成功了。 广州日报:接下来是以当演员为主,还是以当导演为主?如果再导的话,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题材吗? 徐静蕾:我是个非常善变的人,做很多事最初的出发点都是好玩。之前演员做了很多年,觉得没意思时开始尝试做导演,导了几部戏后,觉得做演员又开始有意思了,便又开始接戏,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其实我是个根本没计划的人(笑)。当导演的话,目前的计划是明年拍一部喜剧片,风格和我之前导的电影很不一样,不过本子现在还在修改。
|
徐静蕾自成名以来,那清丽的女孩形象一直是许多男人心目中的理想的情人形象,媒体也长时间以徐静蕾“人淡如菊”来形容她,但事实上徐静蕾远不止这么简单。年过三十的老徐,慢慢让人觉得她除了玉女和才女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更为真实的一面。徐静蕾说:“我作为一个演员,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已经被太多地方加工过了,我很讨厌他们加工了的我。他们所说的我,经常我自己都认不出来,那是我吗?”
广州日报:大家都评价你是“人淡如菊”,是才女和玉女,你觉得自己被媒体误读了吗?
徐静蕾:这些话我觉得都是一个形象上的概括,媒体总是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或者概括一个明星,那他们选择用这样的词来概括我,我还是挺幸运的。
广州日报:介意被人称为花瓶吗?
徐静蕾:一点也不介意,就像很多人问我愿意做美女还是才女,我都说当然愿意做美女,因为才华,包括知识这类东西都是后天可以学成的,但美女却是天生的,一定要像我这样底子比较好才行(笑)。作为一个女演员,我三十几岁了还可以在电影中当花瓶,而且还是那种挺好看的花瓶,这有什么好介意的呢。
广州日报:作为一个在不断被放大的明星,你怎么比较准确来描述自己?
徐静蕾:没有耐心(我最大的缺点)、有非常强的行动力、不能闲着。
广州日报:平时闲下来最想做的是什么?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徐静蕾:其实就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看看书,上上网,和小猫玩,约朋友来家里吃饭之类的。我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因为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出道十多年来,徐静蕾的身份在不断刷新,先是出演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后来自编自导了三部电影,再后来“闲着无事”地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开始了自己的博客生涯,但仅仅620天,徐静蕾博客的点击量就冲破1亿人次,成为博客破亿第一人。再后来她成立了“鲜花盛开”公司,推出自己主编的电子杂志《开啦》,仅仅出版了11期但阅读人次也破1亿人次,徐静蕾从而成了史上最牛的“博主”与“电主”。对于自己“复杂”的身份——演员、导演、博客、主编,老徐坦然地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既然如此幸运,就要放开自己,尝试更多好玩的事,而自己就是一个“追求变化的人”。
广州日报:现在博客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仍然都每篇自己亲自写吗,会像以前那样专心经营吗?
徐静蕾:博客对我来说是关于生活的真实记录,当然一直都是我亲自来写。我觉得那就是一本流水账(笑),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每篇不会超过1个小时,通常也就是30分钟,所以只是很随意的记录,也谈不上什么专心经营。
广州日报:许多人对网络杂志的前景并不看好,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这期的《投名状》专题有无什么特别的地方?
徐静蕾: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否则我也不会放这么多精力在《开啦》身上。电子杂志作为新媒体,发展前景我认为非常好,这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媒体方式,而且可以表现的形式也非常多,文字、图片、视频等等都可以容纳到这个里面。《开啦》现在的成绩应该说是所有中国电子杂志中最好的一个,杂志的在线总阅读量不久前已经过亿了。这次的《投名状》专题因为是电影与《开啦》独家合作,所以会有一些其他媒体上看不到的精彩内容,而且我们在专题中放了很多独家的视频资料,这应该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广州日报:有人说你是在导演、演员、杂志主编等不同身份当中拔河,你觉得自己能处理好这几个身份吗?
徐静蕾:这个应该不是问题吧,当演员是我的本行,当导演是兴趣,做杂志一直是我的愿望,协调起来并不算困难。
广州日报:目前你有多种身份,今后最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徐静蕾:之前有记者做访谈时说“老徐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问我乐意做这样一个“杂家”吗?我说当然乐意,杂家是我的梦想啊(笑)。关于今后,我其实从来没想过一定要做一个怎样怎样的人,我只是一直希望自己是一个特别快乐的人,做每一件事都是因为自己乐意。
要总结徐静蕾的感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外界传闻很多,但至今她本人唯一承认的恋情只有博客里提到的那段初恋,她写道:“我的初恋是一段极其失败的经历……其实这样说是我一厢情愿的,应该说我认为我和他在一起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恋爱……”但越是这样,人们越是好奇。与王朔那段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绯闻,徐静蕾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回应过。她与韩寒的感情传闻,又或者现阶段被指与黄觉是恋人,徐静蕾选择沉默。
广州日报:在娱乐圈排斥绯闻吗?会去关注自己的这类传闻么?
徐静蕾:不是我排斥不排斥的问题,绯闻不会因为我排斥就不存在了。因为还是经常上网,所以当然会看到关于我的那些绯闻。有些可以一笑置之,个别过分的还是很不能接受的,但是同时也觉得更可笑。
广州日报:曾经的感情绯闻传得最离谱最让自己不能接受的是哪个?
徐静蕾:这个就不回答了,回答等于就是在帮他们传播。
广州日报:如果是真的自己希望保密的感情曝光了,自己会介意么?会不会以后注意一点回避一些?
徐静蕾:我的个人情感,我都不愿意曝光,这是一贯的原则。但是我也不会刻意回避,不会因为要回避而不跟男朋友出门,我也不愿意做什么都偷偷摸摸的。
广州日报:时机成熟的时候,会向媒体公开自己的感情吗?
徐静蕾:目前看来,我可能永远都不会主动承认或者公布我的个人情感。
广州日报:你在戏里经历了那么多种爱情,你自己怎么看爱情这东西?
徐静蕾:我确实是演过太多爱情戏了,其实觉得戏里的感情都很夸张,那不应该叫爱情片,应该叫激情片。我觉得爱情的定义很宽泛,两个人在一起相处久了,彼此非常了解,平淡得像亲情的相处方式,也是爱情的一种。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合适相处的人、平淡的关系才是比较长久的情感模式。
广州日报:你相信爱情吗?
徐静蕾:当然相信,但不相信一见钟情。
广州日报:你曾说结婚只是一个形式,现在还是这样的想法吗?
徐静蕾:我的确觉得结婚是一种形式主义,如果两个人感情很好,一纸婚书并不能给出多一重的保障,并没有太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