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首發】 中欧时间2022年12月31日上午九时三十四分,前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 Emeritus Benedict XVI)在梵蒂冈教会之母修道院逝世,享年95岁。在他逝世前,教皇方济各已在12月28日的一份声明中暗示本笃十六世的健康状况恶化,他在声明中表示他“病得很重”,并恳求人们为他祈祷。他的去世标志着罗马天主教历史上一个特殊时刻的终结:由于本笃十六世在2013年罕见辞职,当新的教皇方济各就职后,本笃与方济各同住梵蒂冈,这使得梵蒂冈同时存在两个教皇,这在600年罗马天主教的历史上是一个罕见的时刻。本笃十六世本尼迪克特是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被称为 600 年来第一位辞职的教皇。他通晓七种语言,并擅长乐器,弹了一首好钢琴。 他特别喜欢读书,并出版了40多本书,是历史上少有的学术教皇。本笃任教宗前为德国籍枢机,由教宗保禄六世擢升,是第八位德国籍教宗。2013年2月11日,圣座宣布,本笃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决定辞职,成为继1415年教宗额我略十二世退位后,近600年来首位请辞的教宗,而他的突然请辞引起德国及天主教国家各地民众和领袖的巨大反响。2013年2月28日辞职后保留“本笃十六世”之称号,职务名称改为“荣休教宗”。
本尼迪克特本笃十六世本名是约瑟夫·阿洛伊斯·拉辛格 (Joseph Alois Ratzinger),生于德国上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的马克特尔镇(Marktl am Inn),他是家中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孩子。
本尼迪克特于1957年获得大学教授资格,随后在弗赖辛神学高校讲授基本神学,后又转至波恩大学任教。在20世纪60年代以其敏锐、深刻的思想而在天主教神学界脱颖而出,他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期间担任大会神学顾问,于1963年任明斯特大学教义学和教义史教授,1966年转至杜宾根大学任教,1969年担任雷根斯堡大学教义学讲座教授。1977年被按立为慕尼黑和弗赖辛总教区总主教,不久后由教宗保禄六世选为枢机,任罗马蒂布蒂诺忧苦之慰圣母堂领衔司铎。1981年,本尼迪克特被任命为圣座信理部部长之后就常居梵蒂冈,此后在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他被视为圣座神学理论的官方代言人和天主教界神学纷争的仲裁者。作为信理会的长官,以惩戒错误的神学家而闻名,尤其是那些拥护 1970 年代和 80 年代在拉丁美洲流行的解放神学的神学家。作为约翰·保罗在教义问题上的得力助手,本尼迪克特撰写文件强化教会反对同性恋、堕胎和安乐死的教义,并断言救赎只能在天主教会找到。本笃十六世本尼迪克特一直强调宗教对于世界和平的影响,并且身体力行积极关注并参与国际事务,特别是有关中东问题。
早在就任教宗之前他就曾公开批评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战争,认为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它所造成的破坏将远远大于想要拯救的价值观念。但他对伊斯兰教的教义也公然反对。他说伊斯兰教宣扬用屠刀传播教义是错误的。他主张各方和平解决伊朗核危机。
2006年黎以冲突发生后,本笃十六世通过梵蒂冈电台谴责以色列进攻黎巴嫩,说“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犯,教宗将与那些受苦受难并保卫国家独立的人们同在。”他还号召世界人民共同为其早日停火祈祷。
2006年9月12日,教宗发表演讲时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部分教导是“邪恶与不人道” – 以利剑传播教义,带来邪恶。教宗的讲话被普遍的穆斯林指为对伊斯兰教的抵毁和冒犯“伊斯兰教以暴力传道”的论调引起全球穆斯林强烈反响,多处地方有示威抗议,其中加沙有五千人示威
2006年9月16日,本笃十六世发表声明,对他较早时的言论令伊斯兰教徒感到受伤害,表达抱歉。教宗表示,他尊重伊斯兰教的信仰,并希望大家能明白他发言的真意。随后三十八位伊斯兰宗教领袖联名表示愿意接受教宗致歉。
为修补裂痕及改善天主教与东正教和穆斯林的关系,本笃十六世在同年11月28日展开一连四日的土耳其访问行程。这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对这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进行的首次访问,他在位于伊兹密尔的以弗所(Efeso)举行了弥撒祭,并与东正教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举行了会谈。对于这次的访问,许多宗教人士认为是十分成功的,缓解了基督宗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冲突,同时表现出了西方世界愿意与伊斯兰世界和平共存的愿望本笃十六世在 2012 年的墨西哥之行中,曾在夜间跌倒,这让他确信,他再也无法满足 21 世纪教皇的艰苦、环球旅行的要求。本尼迪克特告诉红衣主教们,由于他的年龄,他不再具备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身心力量”,并且决定放弃他的教皇职务。
退休后的本尼迪克特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他的诺言,即他将在梵蒂冈花园改建的修道院中度过一生的祈祷和冥想。但他仍然是传统主义者,他作为“名誉教皇”的几次公开声明成为头条新闻,并引发了对未来退休教皇指导方针的呼吁。
(編譯:柏兴)
(文章來源:新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