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
人體是一個以五臟六腑為核心的系統。
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有些中醫認為心包〈保護心臟的膜〉作第六臟。五臟是人體的子系統,有生產、轉化、調節及貯藏精氣等功能。
六腑分別為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及三焦。它們是人體另一組子系統,是空腔的器官,負責受納、傳導、消化、排泄的功能。 還有奇恒之腑,包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其實中醫把腦、脈與心連結,把骨、女子胞與腎連結。
嚴格來說,臟腑與身體四肢的關係十分密切。單一隻手就受五臟的影響。肺主皮毛,人的手上是有皮毛的,所以皮毛的 問題都跟肺氣有關,像皮膚病,就是跟肺氣有關的。脾主肌肉,手內的肉跟脾有關。肉裡面有血,心主血脈。骨頭是腎所主。還有一個東西就是筋,身體要想活動都 是由筋來連綴的。肝在體合筋,肝氣實,則手能握,屈伸靈活;肝氣虛,則手指活動不利。
經絡及血管
人體既然是一個系統,它的各部分必定有途徑負責傅送物質及能量的管道。中醫指出血管及經絡就是這些管道。血是在 血管內行走,人的營氣﹝陰氣﹞常與血一起運行於血管中,它們主要負責營養及滋潤全身的器官。經絡是不可見的管道系統,是衛氣﹝陽氣﹞的主要管道,它主要功 能是保衛身體免受疾病的侵襲,也有推動臟腑運作的功能。人一旦去世,經絡亦即時消失。現代醫學界經常用解剖的方法來證明經絡是否在真正存在於人體內,其實 如果用無線電的比喻就知道這個方法是不正確的,試想像,二百年前的人是不能想像兩個沒有連接的機器是可以通話的。經絡就是用現時人類不明的方法傳輸能量。
三焦
三焦是乘載臟腑的軀體大腔,它是五臟六腑的溝通的通道。三焦的功能是通行生命之氣及疏通水液,脾胃的食氣由中焦 升至上焦,與肺吸入清氣匯合化為宗氣,再運送給臟腑使用,而下焦的元氣可把餘下的精華化氣儲存,無用的物質排出體外。由於三焦是無形之腑,它通常被認為不 太重要,但請想想,如果五臟六腑不能溝通,人會否健康。事實上,三焦好像一間大公司的行政部,它不負責生產,但沒它,大公司很難運作正常。
腠理
腠理是肌肉及皮膚的空隙組織,可視為汗孔組織。它是滲泄體液及流通氣血的門戶,有抗禦外邪入侵的功能,并保持人體內外氣液的不斷交流。腠理控制汗孔的開合,調節人體的津液代謝和體溫高低。
如果面對寒風凜烈,寒邪會由腠理進入身體,此時我們應加衣,如果沒有厚衣,我們可把牙齒咬緊,這個動作可令腠理閉合,減低寒邪入侵的機會。
人體生命活動的種基本物質 ── 精、氣、血、津液
精是生命之根本,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先天之精藏於腎臟,是出生時由父母傳給的,好像地球 的固定能源(例如石油)。後天之精,即臟腑之精,由脾胃化生水穀精微(食物)而成,並提供能量給五臟六腑,好像地球的再生能源。先天之精減少,人就衰老, 所以人應盡量用後天之精濡養臟腑。
生命之氣是人體把能源轉化出來的能量,它能推動臟腑運作,如物質轉化、運輸、排泄,血液循環等。生命之氣能運行全身,就像是護衛人體的衛兵,能夠時刻抵禦外界邪氣對人體的侵犯。生命之氣能固定臟腑位置,推動臟腑運作,又能使血液正常在體內循環運輸。生命之氣的生成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自先天之精轉化;二是由空氣、食物及水經脾肺加工及轉化而形成水穀之精氣。腎精與水穀之精氣結合,生化為人體生命之氣。生命之氣對人來說是十分重要,《內經》有云:「正氣存在,邪不可侵。」
血是滋潤和營養人體的物質,血的生成有三種方法,食物會透過脾胃的運化而轉變為水穀精微,並上傳至肺,再藉著心與肺的氣化作用而轉化為血;另一方面,藏於腎的精會貫注於骨髓,骨髓便會化生為血。此外,精亦會歸於肝,從而在人睡覺時造血。
人體內的正常水液統稱為津液,例如胃液、汗液、口水、眼淚、關節的潤滑液等等。痰是水液代謝失調而形成的。事實上,血也是一種特別的津液,血液 有脾的統攝,正常是不會溢出脈外。瘀血是血液停滯於經脈或血離開經脈卻積於體內的病理產物。如果五臟失衡,濁液不能排出體外,人就會有水腫現象。
(责任编辑:顏靜璇)
(文章来源:綜合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