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宁夏灵武恐龙化石保护因资金...

宁夏灵武恐龙化石保护因资金技术等问题现状堪忧

新华网银川3月31日电(记者刘晓莉)宁夏灵武市因在亚洲地区首次发现“梁龙类”恐龙化石而举世瞩目。然而这些在地下被埋藏了数万年的珍贵化石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保护现状堪忧。

 

记者30日在灵武恐龙化石遗址看到,8只恐龙的化石分布在3个大坑里,其中两个坑上建起了简易房子,另一个坑因为资金不到位暂时用厚厚的塑料、帆布盖了起来。遗址周围用铁栅栏围着,大约有9000平方米。

 

灵武恐龙化石遗址文管员张振中说,目前恐龙化石在专家指点下仅在表面涂了一层薄薄的漆,虽然在遗址上盖了简易房子,但大门、窗户等均透风,会加速恐龙化石风化,不利于保护。

   

张振中说,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地质公园,准备建设恐龙化石博物馆,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恐龙化石的保护目前只好这样“凑合”着。

 

宁夏灵武市宁东镇南磁湾恐龙化石遗址发现于2004年。200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鉴定确认,这一遗址发现的是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随后开始对该化石遗址进行挖掘。截至2006年8月26日,这里已发现8只恐龙的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徐星说,在宁夏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属于梁龙类一个罕见的分支——叉背龙类,而该类别以前从未在亚洲发现过。

转自:新华网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