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呂洞賓,那真是婦孺皆知,無人不曉。有關他的傳說也為數不少。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唐代的道士,本姓李,道號純陽。他本是唐朝的宗室,因為武則天時,屠殺唐室子孫,於是他就帶著家人隱居起來,改姓呂。
呂洞賓生於唐貞元十四年,道教以四月十四日作為他的生日。相傳他就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八仙」故事中的呂洞賓。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
呂洞賓的著作豐富,清康熙時彙編的《全唐詩》裡,收有他的詩詞兩百多首,《唐才子傳》中也有他的傳記。他的事蹟收在正史中的,可看《宋史‧陳摶傳》中所記載的:「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文章雖短,但從字裡行間仍可看出呂祖當年的風采,八仙中流傳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再細品一下他的詩詞,幾乎都與修煉有關,請看這首:〈梧桐影〉
明月斜, 秋風冷。
今夜故人來不來? 教人立盡梧桐影。
整首詞雖然只有二十個字,但是創造了一個極美的意象。一上來開頭兩句:「明月斜,秋風冷」。六個字就點明了一個特殊的環境,在這個晚上,明月都已經西斜了,秋風又帶著寒意。其中一個「斜」字,表明作者已經等待了許久,從月亮升起,到現在月兒西斜,顯示著作者內心的焦急。「秋風冷」,又緊接著「久等」,給人一種淒清之感。「今夜故人來不來?」果然是約好了等人,但等待久了也急了。「教人立盡梧桐影」,梧桐的樹影隨著月亮的移動,漸漸移向遠處,到最後,月兒也落下了,樹影也完全消失了,在冷清的秋風中,自己還在那裡孤單單的站立著,所約的人到底能不能來呢?整首詞的意境優美而內涵豐富,充滿了意在言外的感受。
他講的是什麼事呢?
在宋代周紫芝的《竹坡詩話》中記載著:大梁的景德寺中,有一個峨嵋院的修道人,嚴守戒律修行,二十年都不下坐席。有一天,來了一個氣質不凡的人,和這個修道人談得很投機,於是雙方約好在第二年的同一天,再來相見。
誰知到了第二年的那一天,修道人在中午時分,就沐浴淨身,端端正正的坐化了。到了黃昏時候,那個訪客才匆匆趕到, 一打聽修道人,才知他已離世而去了。這位訪客嘆息了好久,忽然之間就不見了。第二天,大家在屋壁的最高處,看到了這首詞。
明月斜, 秋風冷。
今夜故人來不來? 教人立盡梧桐影。
到了宣和年間,周紫芝遊京師時也看過壁上的這首詞。呂洞賓的這位修道人朋友,在修煉中二十年不下坐席,還可以隨時選擇自己「坐化」的時間,可見絕非泛泛之輩。而在《宋史‧陳摶傳》中所記載的,世人認為他是神仙的呂洞賓,也確實在人間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神仙故事。
八仙故事,是我國民間最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這當中記敘了鐵拐李、鍾離權、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和曹國舅等八位神仙修煉得道的詳盡過程。
「八仙」與道教的許多神仙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都是來自人間,而且都有許多多采多姿的凡間故事,之後才修煉得道。他們得道成仙的時間有先後不同,各自的來歷也精采萬分,所以深受民間的喜愛。
八仙中故事流傳得最多的就是呂洞賓,像我們生活中常會說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講的就是呂祖當年修煉中的一件事。話說有一次,呂洞賓在南昌地方碰到了一件怪事,當地王員外家的小姐,才貌雙全,金枝玉葉。
不知怎麼被一個妖物看中了,天天只在小姐房中待著,逼小姐成婚,王員外的管家,只好前去報國禪寺聘請高僧除妖,洞賓也義憤填膺,一同前往。
臨行前禪寺的住持對他們耳提面命,說道,你們此去需得小心,那妖乃是二郎神身邊的哮天犬私自下凡,但不必害牠性命。因牠追隨二郎立有許多功勞,罪不致於死。你們若將牠殺死,不但二郎神面上對付不過,而且辦罪過當,來生又會結下冤孽。呂洞賓可以一起去,順便也了結一件你以前的孽案。
於是他們一起到了小姐的房外,報國寺的知圓和尚,就拿出一幅布畫,吩咐洞賓說:「將此畫掛在門上。一看見哮天犬衝進畫中,就速將此畫收起,它就連骨骸都會變成灰了。」洞賓忙道:「方才老師父不是吩咐過了,叫留住牠的性命嗎?」知圓說,既來除妖,便該除得乾淨才是!
於是知圓便仗劍作法,打那哮天犬。犬中了劍,大嚎一聲,直往門外退去。到了門口一看,哇!前面有一片美麗的園林,他哪知道,這個園林就是引誘牠上鉤的幻境。哮天犬一頭就鑽了進去,呂洞賓便慌忙把畫捲起。捲到一半兒的時候,心中猛的記起老住持的話,忙又將畫攤開,這時忽然從畫裡跳出一隻惡犬,出其不意的向洞賓猛咬一口。只聽洞賓啊呀一聲,便向後倒下。這便是世間所流傳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
這時一起除妖的知圓和尚,卻好生埋怨,說好不容易把這惡犬收住了,這麼一放以後怎麼辦?
知圓的師弟知覺卻笑道:「種種事情,都是逃不過我們師父預料的,這一次呂道友必定要救那哮天犬,而哮天犬必定咬呂道友,所以來這兒之前,師父就要我帶著傷藥來了。一切萬事皆有前因,因為師父知道呂道友抱有宏願,要度盡天下的眾生,所以早就存下了救犬之心。那為什麼哮天犬又必要咬呂道友呢?因你幼年時曾誤殺一犬,如今就藉哮天犬這一咬,為冤死之犬出了一口怨氣。師父所說的替你了卻一件孽案,指的就是這事。」
洞賓回心一想, 果然記起三歲的時候,在玩耍時誤傷一隻小狗致死,今給老和尚點醒前因,才恍然大悟。知覺又道:「師父說,將來你修成得道後,會在杭州的城隍山下,碰到一隻癩皮小狗,受你的度化而昇天,這就是那隻你所殺的冤狗,你可記在心頭了。」洞賓聽了,復向空中叩謝老和尚周全之德。
隨後又記起臨離家時,師父鍾離權所說的,「你此番前去,馬上就有一件閒事,挨到你身上來,管了閒事,就有小小的『口舌之災』。這次就算是件小事,也有因果之理在內,好在前途有人庇護,不足憂也。」這裡所說的「口舌之災」,他總以為是言語上的是非,哪知是應在被犬所咬之事上。
眾人聽了這許多因果之事後,無不嗟呀嘆息,從此不敢再存有害人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