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 邂逅中国古典文化(图) 

邂逅中国古典文化(图) 

 

着汉服、弹古琴的Jennifer

在德国,我就读于东亚学院经济管理系,根据规定学院开设汉语、日语,供学生选修,我选择了汉语。因为中国的发展迅速,对西方国家而言,这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国与中国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往来频繁,显而易见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掌握中文对我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我的出发点很实在,这就是德国人的禀性――务实。   

我来到了中国,来到了福州,13个月从我眼前忽闪而过。依稀记得,初来乍到的我,仿如惊弓之鸟看着和书上描述截然不同的中国,我呆住了: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横跨江海的大桥,宏伟壮丽;盘旋的立交桥,串起了现代化的城市与美丽的郊区。印象中:中国是个刚起步的娃娃,仍在牙牙学语;而现实中,中国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自信满满,昂首前行。   

东亚学院的中文课不多,每周3个小时,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我的进步并不明显,因而,初到中国,我只会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蹩脚的口音也常常让人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常常急得满脸通红,最后只好连说带比划。   

福州大学的中文课较之德国的东亚学院更加系统,除常规语言课外,我还上书法课、《道德经》等课。最有意思的是体育课,我喜欢打太极拳。如此丰富的课程安排,总是让我雀跃不已。   

印象最深刻的是书法课。中国书法起于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风神气韵:“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法度森严而又变化无穷。看着老师拿着粗粗的毛笔,优雅地在黑板上写字,落笔有力,气度非凡,我陶醉在一笔一画之中,也拿起毛笔,依葫芦画瓢,看起来容易的书法写起来真是让人捏一把汗,在老师手里乖巧伶俐的毛笔,在我的手里仿佛有了自己的意识,东一扭,西一歪,怎么折腾也写不出字来。   

中国古代女性的美让我心驰神往,古代仕女的优雅和柔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中国古典女性的美,我是这样理解的:她们的美是一种神韵,由内而外地散发诗书之气,雍容华贵的气息来源于平和的心境。高墙之内她们也有烦恼,也有忧愁,这是一群美丽的女子,她们将凄美的情怀寄于诗句、画作之中,清秋月夜,抚琴吟诗;佳节良辰,焚香祝祷;和熙春日,斜倚长廊……优雅天然的美得益于她们满腹诗书的才情。   

我倾心于这一特殊的群体,我决定给自己留下中国的影子,做一回中国古典女性,品味一下大家闺秀的生活,穿起拖着长长裙裾的衣裳,盘起头发,插上步摇金簪,婀娜地在仿古小楼里行走,或掩面而笑,或低头抚琴,或倚门而望,或聆听雀鸟之声,将时光的脚步牵回数个世纪之前的中国,体会她们的寂寞、美丽与平和。   

邂逅汉语,邂逅中国,我将好好地珍藏东方古国之旅。

来源:人民日报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