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网讯】隋文帝杨坚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一位有为之君。其公元589年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科举制度、均田制、义仓以及修建长安城等。《剑桥中国隋唐史》甚至这样评价道:“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取得如此丰功伟绩的隋文帝在个人品质上同样堪称世人楷模。他崇尚节俭,勤理政务,对百姓实行宽仁政策,对大臣进行严格约束。他本人的生活简朴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不仅姬妾们没有华丽的服饰,就连一般殷实家庭所有的用具物品都不齐全。一次,他患痢疾需用胡粉一两配制止痢药,谁知宫中竟找不到胡粉。皇后曾想赏赐某大臣的妻子一件衣领,竟然也找不出来。其三子杨俊因多造宫室,被勒令禁闭。大臣杨素劝说以皇子之尊不宜罚得过重,隋文帝大义凛然地说:“皇子和百姓只有一个法律,照你说来,怎么不另造一个皇子律?”
而隋文帝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是,历史上的帝王们都是后妃成群,同父异母的儿子们往往分党相争自相残杀,而他的五个儿子都出自独孤皇后,一母同胞,所以“亲如手足”。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隋文帝一生最大的失败恰恰就在处理这“亲如手足”的儿子之间的关系上。在确定接班人这样一个总关全局的大事上,精明过人的隋文帝被次子杨广实实在在地忽悠了一把。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隋文帝确立接班人并非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是皇帝这个最大的一把手的专制决定,而颇有些现代“民主”的意味。
具体说来,隋文帝接班人工程体现的民主特色有:
一是发扬家庭内民主。隋文帝充分听取了独孤皇后的意见,而且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没有固守“立长不立幼”的陈规陋习。独孤皇后最反感男人花心,杨勇偏偏喜欢声色犬马、恣情纵欢,而杨广只有一个妻子,身边婢女皆老丑不堪,家里乐器上布满灰尘,连弦都没有。在家庭内的提名环节中,杨广已经领先。
二是加强组织考察。身兼组织部门负责人的宰相杨素对杨广的贤德称赞有加,而对太子杨勇的“骄奢”多有非议,甚至在皇帝办公会议上汇报说“太子怨望,恐有他变”。朝廷大小官员也多附和长愚次贤这一“组织考察结论”。考察这个环节,杨广再度胜出。
三是重视群众意见。隋文帝将太子名分赐予杨勇,事实上相当现在的民主测评和任前公示,广大人民群众是可以监督检举的。测评和公示的结果是,贪玩任性的杨勇“欠缺群众基础”,而礼贤下士的杨广却口碑甚佳。他不仅对官员和读书人谦恭有礼,甚至对普通士兵都有情有义,一次行猎遇雨,下人要给他披雨衣,他断然拒绝道:“兵卒们都淋着雨,我怎能独自披雨衣?”在这一环节中,杨广再次遥遥领先。
所有的“民主程序”走完,最后提交最高领导来“集中”,结果自然是杨广顺利上位,PK掉了长兄杨勇。按理说,这完全是一次重视程序、体现民意的民主选拔过程,何以最终演变成杨广弑父夺权的大悲剧呢?民主产生的皇帝很快暴露了他荒淫无度、凶残暴戾的本性,“亲如手足”一母同胞的几个兄弟也一个不留。他不仅“临幸”父亲的妃子,还广罗天下美女总数达15万之多。他在位15年,终于将一个好端端的隋朝弄得民不聊生,最后自己被禁卫军绞死,隋朝也随之灭亡。
隋文帝的“民主考察”悲剧印证了一个道理:身为封建帝王的隋文帝不可能搞真正的民主政治。而只有基于“公权民赋”前提的监督机制下,才可能谈得上真正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