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间编辑的《律吕正义续编》封面。
【新三才綜合】明清时期,很多西方音乐传入中国,特别是传教士,带来西方音乐知识和乐器。随着清初政治经济的稳定,融合中西音乐的大型乐书也得以编纂。《律吕正义》及其续编堪称集大成之作。
清朝的康熙皇帝与西方艺术家交往广泛,当时有葡萄牙人徐日升(Thomas Pereira 1645—1708)和意大利人德礼格(The odore Pedrini 1670—1746)被聘请在宫廷中教授西方文化,包括古钢琴和欧州乐理知识。

《律吕正义》中的乐器及乐理图。
《律吕正义》就是在清代康熙宫廷中敕撰的,后来在乾隆朝增补,它是以乐律学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百科专著。
《律吕正义》分上、下、续、后四编,前三编成书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上编有《正律审音》和《旋宫起调》两章,下编《和声定乐》章,详细说明排箫、箫、笛、笙、头管、篪、埙、琴、瑟、钟、磬、鼓、柷、敔14种乐器的形制构造的变化和发音的特点。

《律吕正义》中介绍的五线谱知识。

《律吕正义》中的满语注释。
续编一卷,记述徐日升与德理格所传的西洋乐理、五线谱、音阶唱名等,介绍欧洲乐理知识,是最早介绍欧洲乐理知识的汉文著作。
后编120卷,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主要记载清代初年的宫廷典礼音乐。分祭祀乐、朝会乐、宴飨乐、导迎乐、行幸乐、乐器考、乐制考、乐章考、度量权衡考、乐问等10类。其中还保存了当时满、藏、维吾尔、蒙古、朝鲜等民族的乐曲和乐器图,尤有参考价值。

《律吕正义续编》中的文庙乐舞图。
《律吕正义》不仅记录了音乐知识,还规范了很多清初的礼仪,如祭祀孔子的仪式规范等,为后世的典礼提供了范例。
(責任編輯:石振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