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相信中國對國際英語(Global English)的衝擊比英文國家還大嗎?。“全球語言監督”發現,自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辭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任何其他的來源。
“苦力”(coolie),“颱風”(typhoon)等中式英語是以前匯入的逐字翻譯英文辭彙。今天中國2.5億學講英語的人每天都在製造著英文新詞。有些倒是被納入標準的英文片語。譬如從廣東話的吃早茶點心的“飲茶”直譯過來的“drinktea”和意思為航空公司食物的“airplane pulp”,都以驚人的速度吸收到國際英語辭彙中來。這些不用向母語為英語的人士特別解釋,他們都可理解。
然而有些中式英語,譬如“Beware, 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中文直譯為“當心,滑溜的東西是非常狡猾、诡诈多端的”),意欲表達“小心地面潮濕”或“當心滑跤”,就會使人感到一頭霧水。
還有在中國某地區的火車站,英文標示牌為Fire Car Station,成了“火.汽車.火車站”之意。
北京某家醫院西藥房門口的標示牌是Western Pharmacy,意思變為“西邊的藥房”。
一家超市的“熟食計價處”雙語告示牌,英語譯成The Familiar Food Make Sures the Prices,中文意思則是“熟悉的食物要確定價格”。
再如“遊人止步”就有兩種譯法:Tourist Stops與No More Steps,英文無此說法,“賓客止步”的一般譯法是Staff Only。
“禁止跳水”的英文譯成No jumping water(沒有跳躍的水)。
北京的某家收費廁所,門口的標示牌為Fee-paying Public Toilet。按字面解釋,“上完廁所可以給錢”。
在北京某汽車城的二手車交易市場出口處,一塊寫著“Export”(外貿出口)的出口指示牌。如果用在這裏,就意指“逛市場的人要被當成商品賣到國外”。
有人進入“北京的螞蟻店”,卻發現是賣藝術品的。原來在手工藝品部標示著“Ants and Crafts”,誤把“Art”(工藝品)寫成了“Ants”(螞蟻),成了賣“螞蟻和手工藝品”的地方。
有些地方的停車場“Parking”則寫成“Park”(公園)。將“收銀機”按同樣路數譯成“Accept Silver Machine”。
又比如一家公园草坪上有块提醒人们爱护绿地的标牌,上面写着“依依芳草,敬请爱怜”,下面的英文翻译是“Show Mercy to the Slender Grass”,呼吁人们“对脆弱的草地发发慈悲”。
最離譜的算是這一句了:“一次性用品”,被譯作“A Time Sex Thing”掛在堂堂正正的百貸商店。
如果您有講英文的朋友將要去中國,最好給他們打個招乎,別在中国出“中式洋相”。您也别怕西人笑话咱中国人,其实他们会认为这是幽默,同时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