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Tuesday, December 31, 2024

教育星空故事文学

冲突也是一种沟通(图)

Super User

March 5, 2015

AA

Super User

March 5, 2015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March 5, 2015

Super User

March 5, 2015

Super User

身为父母,我们都不乐意与孩子有冲突。然而,当某些难以避免的亲子冲突眼看就要发生,我们是否知道怎么因应?抑或者总选择逃避不去面对、维持表面的“假性和平”?明明最近因为某些事与孩子间有疙瘩,互动很尴尬、情绪很别扭,却得装作若无其事?

很多沟通专家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冲突,因为冲突也是一种沟通。并且教了我们许多技巧,教我们怎么沟通。但不知道你是否常会有种困惑:明知“技巧”具体、好用,为什么仍不敢拿出来用?

当我们把“工具/方法”准备好了,却常常忘了“心”也是需要准备的。工具的准备容易,但心理准备度的提升,往往难上许多、也复杂许多。特别是在面对孩子、面对亲子冲突时,更是如此。小雨的爸妈,感触特别深刻。

家庭里消失的“冲突”

他们一家三口,在接待处填资料时,我就注意到了。派案时,我自愿说我可以接。小雨(化名),本该就读高二,但是因为焦虑、恐慌、过度换气等症状,曾在学校被紧急送医,勉强把高一学业完成后,要求爸妈帮她办理休学。如果单就她看人时那“超杀”的眼神,我会以为她是被拎来、非自愿的,才会充满着“怨念”。

但一进谘商室,她就劈哩啪啦自我介绍“接受谘商及心理治疗史”,老实说还真的挺丰富,也听得出来这个案“很专业”;而爸妈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偶尔搭腔,细数他们接受过多少亲职教育课程。谘商室里,这对爸妈大多数时间是静默的,甚至被女儿数落着他们的不是时,也是默默的低着头,连辩驳都很少。

看着他们的反应,我也忍不住产生“大概是他们也认为自己亏待女儿,自觉理亏而无法辩驳”的假设,判断这个家庭需要的确实是“父母亲应受亲职教育与知识”无误。只是我不免有个好奇:听起来这对爸妈上的亲职教育课程应该也够多了,何以依然这么无力?

直到谈了四、五次以后,我渐渐觉得不太对劲。这对爸妈,似乎一直在回避些什么,而女儿总是趾高气昂、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姿态,气焰越来越高张。后来的某次谈话中,我花些时间单独跟父母谈谈,他们告诉我:平时在家的互动,也差不多就长这模样。对于女儿指责他们,他们虽然有很多不平、想为自己说说话,但是因为担心小雨一激动起来“过度换气”就会发作,所以尽量避免在言语上刺激她。

“依你们的经验,她发作起来会不会有立即性的危险?”我问。

“不会”妈妈回答我的疑问,“而且其实她自己都比我们更清楚知道发作时该怎么纾缓。”接着我提醒爸妈做好预备(包含可能的备用药品、用具),以迎接下次谘商时可能会出现的冲突情境。爸妈虽然点头同意,看得出来仍有些疑虑与不安,但在我详细说明并确保安全后,安心离去。

“冲突”并非毒蛇猛兽、没想象中可怕

隔周,小雨发现一向与她同盟的谘商师竟然带头跟爸妈一起挑战她、让她很不爽。而我,其实也没有做太多谘商室里的改变,只有一件事情明显不同:刻意增加爸妈说话的机会,把原先该有的“发言权”还给他们,并且赋权、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有机会说说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感受、以及为自己说说话,例如“我们真的很担心、也很关心妳,可是还常常被妳骂,真的很难过”、“对妳的包容,甚至比对哥哥还多,让哥哥很不平”。

我一路观察着小雨的反应。一如预期,她的情绪开始激动、呼吸声逐渐变大,直至明显无法呼吸,妈妈第一时间原已要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纸袋,但我用手示意暂缓动作、保持安静,并带着小雨试着做腹式呼吸,缓和情绪。等到情绪稍缓,小雨站起身来,夺门而出,妈妈跟着起身准备追出去,我请他们都留在谘商室,同时改请同事跟着小雨、确保她的安全。这一切的动作,不急不徐、有条不紊,就像是沙盘推演过的一样,也为小雨的爸妈示范什么叫做“面对冲突,有备而来”。

我打铁趁热、引导留在谘商室里的爸妈一起讨论:“刚刚在谘商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在谘商师与小雨互动的过程里,你们看到了些什么?”、“你们今天的反应跟平时在家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当冲突发生,你们担心什么?做些什么可以降低你们自己的担心?”、“今天冲突结束、回家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等问题。

爸妈理解到:原来在预期可能发生的冲突之前,并非什么都不能做,只要预先安排好一些事,找到资源,冲突并非毒蛇猛兽、没想象中可怕。而我进一步预告:下周,小雨可能会不想来,甚至以后都不来了;尊重她的意愿、别勉强,你们可以打通电话过来告诉我就好,并且让我了解一下冲突后的这一周你们家的状况如何。

“你们今天真的做得很棒,也已经知道以后遇到时该怎么做。加上过去所接受的亲职教育课程,你们值得更相信自己!”这是临离开前我给这对原先很无力的父母,最后的回馈与祝福。因为,我预期接下来不一定有机会再见到他们。

果然,一周后小雨爸爸来电,表示无法前来,因为小雨不想来、也不准他们来。“幸亏上周您有预先跟我们讨论,所以我跟妈妈大概知道该怎么做!”爸爸的语气里充满着笃定,并结束了我与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几个月后,小雨顺利复学,学校的辅导老师来电了解小雨状况,并且告诉我:“偷偷跟你说,她说你很机车”我们在电话的两端,自嘲后笑了起来。

就在我离开该机构后约一年,有一天接到机构里的督导来电:“你记得你的个案小雨吗?她说跟你有约定,要告诉你她上了哪所大学科系,并请我转达‘谢谢’”收到这迟了近两年的感谢,我的心里泛起微笑,但同时想着,这一家人最该感谢的,其实是他们自己:选择勇敢面对冲突,不逃避。

面对亲子冲突,提升准备度的三秘诀

一、冲突要有“本钱”:心理准备度

父母亲面对亲子冲突,最常见的担心是“会不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会不会就此跑远、不理我们了?”。亲爱的爸妈,这担忧是对的,因此在冲突之前,平时即要努力累积我们与孩子间“关系与爱的存款”,当存款够多,面对冲突时会发现孩子就算暂时疏远,但并不会远离,最终会回来这个有“爱”的家。

以小雨家为例:平时小雨是会赖在爸妈身边、对爸妈撒娇、亲密度很高的,亲子间“爱的存款”非常足够,远比他们以为拥有的更多。所以谘商师能放心鼓励冲突,爸妈也能被说服,都仰赖平时爸妈自己下的功夫够。

亲爱的爸妈,当你焦虑于孩子是否会因冲突而远离时,记得回过头去检视一下你与孩子间的关系存款,是否足够?如果不够,赶快开始存,免得会有“存款到用时方恨少”的捶胸顿足。

二、冲突要有“策略”:技巧准备度

所有亲职教育课程(特别是沟通技巧),大多可协助提升这一区块。此外,问问自己“冲突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回答得出来,可以让“冲突”具有价值,而非只是伤害。

目标,不在乎大小,但要清晰明了。例如在小雨的家庭里,爸妈的声音几乎是“噤声”的,因此谘商师与爸妈一起设定的目标是“透过冲突,让爸妈的声音被听见”。“声音被听见”,这目标看似很小,但却是所有“良善沟通”的起点。

更大的亮点是:它,很容易达成。当目标容易达成,本身所带来的正向回馈,会让爸妈越来越不害怕冲突;几十年的亲子关系里,每次一点点小改变,日积月累的效果会很惊人。因此,除了沟通技巧,为冲突“订定适当而明确的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三、冲突要有“后援”:资源准备度

亲爱的爸妈,面对冲突,你是不是很担心“冲突后的关系紧绷期,要怎么掌握孩子的状态、甚至安全?”毕竟刚冲突完,孩子可能不接父母电话、回父母讯息,甚至已读不回你的Line,更令你担忧。

然而,确认孩子的状态与安全,何必一定由你?善用你的资源,特别是人脉资源;有些爸妈喜欢称之为“眼线”,但“眼线”的说法其实过于高控。资源,可以发挥的功能更多、更好,帮助我们不只是“掌握”孩子的状态,甚至让孩子有人可以说说、有情绪的出口,更快回复稳定。

以小雨而言,她的好朋友虽然不多,但是爸妈从小到大都会不定时邀请孩子的好朋友来家里吃饭,或是补习时一起接送,有一定的熟悉度。在谘商室冲突后,先由谘商师安排人员确保当下的安全,并与爸妈讨论:回家后,谁可以协助?爸妈很快就想出不只一位人选,心也因此定了下来。

亲爱的爸妈,问问自己:若与孩子发生冲突,你脑海里有没有闪过任何可以帮忙的人选(包含孩子信任的长辈、老师,都可以)?还是一片空白?

(责任编辑:肖凡)

 

Free subscription to great contentFree subscription

Tags:

Comment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