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Wednesday, December 25, 2024

传统中国天朝盛事

大唐和阿拉伯帝国的唯一一次冲突

張均威

December 3, 2016

AA

張均威

December 3, 2016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December 3, 2016

張均威

December 3, 2016

張均威

一场关系到大唐命运的战役潼关之战,参与战争的主帅是哥舒翰和安禄山,安史之乱发生后,安禄山的军队已经控制了河北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区,随后攻陷洛阳,但是在潼关之战前,两边却都不在状态。

首先是哥舒翰,他有20万部队,河西陇右两个军镇加上保卫洛阳的残军,比安禄山的总人数还多,还是背靠天下第一关,但是主帅身体不行,而且临时集结的部队,掌控力不够。

安禄山的日子也不好过,他有最强大的军队,将领之间培养了十年,但是在洛阳称帝的那段时间,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打败范阳军区司令史思明,切断了安禄山和幽州的粮食供应。

结果还是哥舒翰失败了,这场战役后,唐朝的实力再也没有恢复强盛,开始走下坡路,而西域那些小国家也脱离大唐,转向更加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寻求保护。

今天历史崔的故事,就是在唐朝还强大的时候,与阿拉伯的一场战役,它的统帅是在安禄山攻陷洛阳后,被朝廷刺死的节度使高仙芝。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大唐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潼关之战是怎么输的

2、张守珪真的很能打仗吗,名将的另一面

3、大诗人李白会不会是西域人

西突厥是西域的霸主,公元638年,西突厥的可汗至利失将国家分成十个军区,这就是传说中的十姓部落,突厥施是其中之一,随着苏定方打败可汗阿史那贺鲁,西突厥整体并入了大唐,设立都护府。

一百年后,也就是公元738年,突厥施的老可汗苏禄老了,失去了对整个部落的掌控,大首领莫贺达干和都摩都起兵叛乱,杀死了苏禄,在新可汗的人选上,出现分歧。

莫贺达干主张立尔维特勒做老大,都摩都的人选是苏禄的儿子,两人都是直肠子,谁也说服不了谁。

怎么办?打吧。

结果,莫贺达干输了,苏禄的儿子成了老大。

莫贺达干没有地方立足,就跑到长安,找大唐皇帝帮忙,节度使盖嘉运要求西域国家联合出兵,攻打突厥施,在碎叶城,也就是传说中李白的出生地,还有怛罗斯城,之后中阿决战的地方,相继打败了突厥人。

都摩都死了,苏禄的儿子也死了,莫贺达干作为功臣,被封为突厥施的新可汗。

莫贺达干成了可汗后,又想做西突厥的王,统一十姓部落,在公元742年,杀死唐朝在西突厥册封的阿史那昕可汗,如愿以偿,成为西突厥的老大,唯一的问题,就是大唐表示反对,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奉命镇压莫贺达干。

某天的下午,在世界的屋脊帕米尔高原上,出现了一支身穿唐朝服饰的军队,这里的天空是一望无际的蓝,明明是吃晚饭的时辰,头上的太阳却像中午,那么的大。

在部队里,有一个年轻人很特别,他骑着一匹白马,穿着白袍,手里握着一杆长枪,嘴里不安分的哼着小曲。

一个统帅模样的将领朝年轻人看了一眼,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年轻人的名字叫高仙芝,朝鲜半岛移民过来的高句丽人,公元668年,五把刀渊盖苏文去世,他的儿子们为了当国王,引发暴动,长子在斗争中失败,大唐利用这个机会,从百济出发,攻陷高句丽首都,俘虏了国王。

占领之后,治理成了大问题,大唐皇帝决定,把高句丽人的一部分迁移到内地,用汉人充实人口,也就在这个时期,高句丽人大量移民,有去中原的,有去江淮流域的。

高仙芝的的父亲,在高句丽就是军人,被分配到了西域,在安西都护府担任高级将领。

儿子当然是子承父业,不过先后经历了几任节度使,都受不了他的脾气,没有受重用,一直等到夫蒙灵察上任。

夫蒙灵察很喜欢这个年轻人,在这次对付莫贺达干的战役中,给了他一个秘密任务,偷袭突厥军队。

高仙芝带了2000人,绕了远路,翻过山岭后,突袭莫贺达干,取得大胜。

这次胜利,为高仙芝带来了和父亲一样的职位,更让领导明白了高仙芝的特点,擅长山地作战。

古代的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同国家的文明,但是大唐在西域的投资,一直是亏损的,重点在于,收取的赋税,远远不够军队的开销,而建立安西都护府,目的更多地是为了防备吐蕃。

公元696年,吐蕃向大唐请和的时候,名将郭元振对吐蕃大使说过这样的论调,只要吐蕃撤出青海,大唐就可以不要安西四镇,原因也不复杂,看地图就可以明白。

大唐的核心,无容置疑是长安,而要保卫长安阻挡来自吐蕃的危险,第一步就是守住河西,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交通线,要保护河西,青海就是防护带。

吐蕃占据了青海和吐谷浑,河西走廊就是一马平川,为了分散吐蕃的兵力,大唐只能在吐蕃另一侧的西域屯兵,随时准备进入吐蕃。

除了吐蕃,在当时的西域边境,还诞生了另一个大家伙,阿拉伯帝国。

唐朝地大物博,以农业为根基,对于国际贸易似乎不大感冒,但是丝绸之路沟通了整个非洲、欧洲和亚洲,对于沿路的国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七世纪的中东,埃及在闹内乱、拜占庭和波斯在打仗,想要做生意,经过阿拉伯联盟的路线,相对安全的多。

这条线路,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

这时期的阿拉伯联盟是四个家族轮流执政,到了公元661年,叙利亚总督督穆阿维叶成为新任老大,开启扩张战略,同时宣布领导的位置,不换了,他要一直坐穿为止,这个时期,被称为倭马亚王朝。

她的领土面积很大,向东占据阿富汗,一直通到西域,与大唐和吐蕃做了邻居,向北到君士坦丁堡,向西越过突尼斯、摩洛哥,占领西班牙,直到法国才停止。

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国的艾布总督出兵怛罗斯城,那个曾经的西突厥领地,和艾布交手的大唐将领,就是高仙芝。

具体的过程,史书上没有记载,能告诉我们的,只有三件事:

第一,阿拉伯的军队人数很多,有可能达到20万,而高仙芝带的只有一个万人队,加上西域国家的联军,总兵力也就阿拉伯的十分之一;

第二、在阿拉伯军队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高仙芝还是坚持了下来,和对方打成平手,甚至还占了点上风,结局之所以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西域国家叛变了,投降了对方;

第三、高仙芝输了,安西都护府也没有了,领着几个亲兵,回到了长安,而阿拉伯死亡情况就大了,起码三万起,有夸张的,说是死了七万。

真实的场景我们是不知道的,不过在这场战役里,有一个人活了下来,最后又回到长安,他的名字,叫杜环。

他把整个过程,加上路上的见闻,都写了一本叫《经行记》的书,很不幸,这本书也不见了。

我们能知道的是,战争结束后,和杜环一起,被艾布总督俘虏的,有上万人,他们都成为了阿拉伯的奴隶,杜环不知道有什么样的遭遇,总之他逃出来了,或许刚出来时,还有很多同伴。

但是他们不是按丝绸之路回来的,杜环跑进了非洲,在埃塞俄比亚找到商船,送回了唐朝,在广州登陆。

杜环回来了,高仙芝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在和阿拉伯帝国打仗前,高仙芝已经是西域名气很大的山地战之王,他翻越过帕米尔高原,去过克什米尔,甚至打进过阿富汗。

直接说帕米尔高原,可能没有什么印象,帕米尔的意思是世界的屋脊,在这里有喜马拉雅山脉,还包括昆仑山脉、天山山脉。

一个高句丽人,带着唐朝士兵,克服高原反应,还能保持战斗力,本身就很了不起。

也因为这样,仗虽然失败了,高仙芝并没有被惩罚,收拾收拾东西,继续当自己的官,一直到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奉命在长安征兵十一万,支援洛阳。

高仙芝进军的时候,洛阳已经被攻陷了,守城的,就是高仙芝的部下封常清。

封常清也是个人物,是他毛遂自荐,跟着高仙芝一起混,最后也是被皇帝认可的大将。

可惜再厉害的将军,也挡不住安禄山的铁蹄,最后死在了潼关,为丢失洛阳负责,行刑的,是高仙芝的老朋友,监军边令诚,一个太监。

(责任编辑:文恩)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Free subscription to great contentFree subscription

Tags:

Comment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