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Tuesday, January 14, 2025

时事万象時尚精品

Van Cleef & Arpels之午夜渾天儀——整個太陽系在您手腕上運籌帷幄(一)

姜啟明

March 26, 2017

AA

姜啟明

March 26, 2017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March 26, 2017

姜啟明

March 26, 2017

姜啟明

【新三才首發編譯】在這個充滿鐘錶的世界中,很容易忽略的是,構成一個手錶運動的齒輪、珠寶、杠杆和螺絲是如此精緻的分類並組合在一起。但是一旦當你邂逅Van Cleef & Arpels的午夜渾天儀,你會情不自禁的慢下腳步。你進而會止住腳步,端詳機械和藝術之間優雅的相互作用,一個幾乎不可能的微小的太陽系圍繞著錶盤精確而和諧的運動著。如果你盯著這個手錶29年,你會看到土星在錶盤周圍完成一個完整的公轉。如果你有幾分鐘,請參加我們這個短暫的旅程,探索午夜渾天儀是如何誕生的。

I.術語的世界

在現代英語中,我們使用術語「Planetarium」來描述太陽系的可動機械模型,有時又稱為「渾天儀」,或是通過光源投影太陽系圖像的劇院,也就是「天文館」。然而,還有一個不太常用的術語:「Orrey」。Orrey一詞源於Orrey的第四個伯爵(查理斯·波義耳),他是一個愛爾蘭的貴族,並在1704年得到了一個太陽系的渾天儀模型。「Orrey」更具體地用於指代太陽系的機械模型,但是這些模型仍然屬於行星天體的範疇。Orrey可以進一步分為地球渾天儀和和月球渾天儀,其中前者關注地球圍繞其軸和太陽(以說明季節的變化)的旋轉,後者顯示月球繞地球的旋轉。

II.渾天儀的典型例子

Antikythera渾天儀碎片,圖片由Antikythera渾天儀研究專案友情提供

在1900年,一個已知最早的天文電腦(即渾天儀,也可能是第一台電腦)是海底潛水夫在希臘海島Antikythera海岸的一個沉船中發現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裝置,被稱為Antikythera渾天儀,可追溯到西元前80年,比已知的基於齒輪的天文學渾天儀早了1000多年。Antikythera渾天儀能夠跟蹤太陽系的週期,其精密齒輪比非常接近用於天文計算的黃金比率。雖然該模型用於從地球視角展示天體,但它並不傾向於地心(以地球為中心)或日心(以太陽為中心)的行星排列。

太陽系的中心話題當然是頗具爭議的。早在西元前297年,薩摩斯的Aristacrchos就已經正確地說出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然而,近兩千年來,「日心說」的支持者為他們的信仰而被迫害。

在Antikythera被發現的時候,歷史學家和科學家懷疑該設備的真實性。它似乎比西元前80年人類能達到的技術能力複雜得多。無論如何,通過對從沉船回收的碎片以及證實類似裝置存在的古文獻的分析,驗證了裝置的真實性。此外,CT掃描顯示裝置內的落款,可以準確地追溯到這一時間段。 (有關Antikythera渾天儀的更多圖片,請參閱HP Labs創建的Antikythera裝置的互動上傳。)

雖然不清楚它對古代海員的用途是什麼,但是相對於那個古老時代的科技發展而言,Antikythera渾天儀呈現出其技術的複雜性。

最近,由前倫敦科學博物館館長邁克爾·懷特(Michael Wright)的努力,使得這台古代天文電腦(渾天儀)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為了更好地理解它的功能,懷特在他倫敦郊外的家中複製了一台Antikythera渾天儀。通過X射線成像技術,懷特能夠推斷渾天儀內輪的正確排列以及顯示19年的Metonic Cycle(默冬週期),這是一種曾經用於希臘,巴比倫和古代中國的日曆系統 。

Michael Wright展示他的Antikythera渾天儀複製件

懷特和另一組科學家Tony Freeth和Alexander Jones的工作表明了這個設備對於那個時代的科技而言是多麼先進:理論上講,Antikythera渾天儀也能夠預測月蝕週期。

在2014年9月,科學家再次在沉船上探險。科學家利用新的先進的水下輪廓技術,期望找到可能在沉船上存在的另一個複雜的基於齒輪的設備。這個假設是基於在一台設備上發現的多餘碎片,它由不同的金屬合金組成,看似是通過不同工藝製造的。

在Antikythera渾天儀問世很久以後,一個名叫Johannes Campanus(1220-1296)的天文學家領導了一個他前輩Ptolemy提出的天文定理的更關鍵的應用專案。 Campanus使用古代天文學家建立的原則,在一本名為「Tractatus de Sphaera」的書中描述了行星運動,該書專注於天體現象。

對於那個時代而言,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和過去其他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一樣,Campanus延續了把天文學未來的發展建立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這樣一個傳統。

在天文學領域(1543年),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太陽系「日心說」——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太陽周圍公轉(海王星,天王星 和冥王星還沒有被發現)。 當時成功運作的渾天儀都嘗試驗證這個理論。

在更近的歷史上,在1774年和1781年之間,皇家Eise Eisinga渾天儀由Eise Eisinga在荷蘭的Franeker建造出來。他本人是一個加工和清潔羊毛纖維的人。 當時,Eisinga建造了渾天儀,以證明太陽系內的行星在稱為兩星漸進的天文事件中不會發生碰撞。

當然,Eisinga是正確的。今天,這個證明可以通過一個精緻的電腦類比相當快速地給出。但是當時,Eisinga建造了一個巨大的結構,由橡木和超過10000個手工釘來固定。 一個擺鐘和九個重物來控制整個機構,花了七年時間來構建。

(待續)

(編譯:方愛德)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

Free subscription to great contentFree subscription

Tags:

Comment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