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訊】自武帝馬邑之謀的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反擊匈奴開始,漢朝歷經襲破龍城、河南、高闕、定襄、河西等系列會戰,終至漠北之戰的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擊敗匈奴,從此,奠定了漢強匈弱的格局。但匈奴並未臣服,相反,經過十幾年的恢復後,聲勢復振,與漢爭鬥竟敗少勝多,漢武帝后期,有趙破奴二萬騎,受降城之歿;李廣利三萬騎,天山被圍,死十之六七;李陵五千步兵浚稽山敗歿;甚至最後李廣利七萬鐵騎,燕然山全軍覆沒;不過,匈奴慘勝猶敗,內部又有不和,雙方實力對比也未轉換。
漢宣帝即位第二年,即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漢朝發鐵騎十六萬餘兵馬,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兩漢四百年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同時,派遣校尉常惠前往烏孫,節制烏孫騎兵五萬餘,與漢軍東西並進,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夾擊匈奴。匈奴因畏懼漢軍,驚惶西逃,恰遇烏孫兵,一場激戰,大敗而歸,常惠因此封為長羅侯。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冬,匈奴再襲烏孫,遇大雪,生還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上烏孫、烏桓與丁令的乘勢攻擊,匈奴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國力大為削弱。不久,漢軍三千騎出擊,捕得幾千匈奴人而還,匈奴亦不敢報復。此時匈奴嚮往與漢和,而不是戰。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統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關係不睦,帶著數万人投降漢朝。日逐王被封為歸德侯。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親往帝都長安,贊謁稱臣,做北藩。 “匈奴款塞、單于來朝”成為宣帝朝的一大盛事。
單于朝禮完畢之後,漢朝派使者引導單于先行,住在長平。漢宣帝從甘泉宮,到了池陽宮,登上長平山坡,詔令單于不要來拜謁,而左、右當戶那些大臣都被允許列隊參見,還有各蠻夷部落的首領王侯有幾萬人,都在渭橋下夾道排列,迎接漢宣帝。宣帝登上渭橋,人們都山呼萬歲。
自張騫之後,七十餘載,漢匈相爭,直至匈日逐王歸降之際,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設立,西域廣袤地域正式歸漢朝管轄。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大捷後,常惠被派再返烏孫,並賞賜其有功人員。因龜茲(今新疆庫車)曾殺漢屯田校尉賴丹,常惠在回國途中,徵調西域諸國五萬人馬,往攻龜茲,迫其國王謝罪,並交出兇手姑翼,即斬殺之。
西域歷來是漢匈的第二戰場。西域本屬匈奴勢力範圍,匈奴置僮僕都尉駐紮在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帶,管轄西域諸國。漢武帝通西域、敗匈奴、伐大宛後,聲威亦遠震此地,漢使往來不絕,並屯田渠犁。漢匈遂在西域形成了拉鋸戰,你來我往,此消彼長,情形至為複雜。漢武帝后期,因擊匈失利和詔罷輪台之戍,漢勢有所減弱,漢昭帝時,霍光遣傅介子計斬樓蘭王,漢朝對西域的影響又有所加強。到了宣帝初年,漢匈仍以天山為界,南為漢朝勢力範圍,北則為匈奴。
車師(今新疆吐魯蕃西北)屬於北道,常為匈奴控制,對漢朝不敬。漢宣帝親政的第一年,即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即遣屯田渠犁的鄭吉,發附近西域諸國兵一萬餘及屯田一千五百漢兵,前往討伐車師,擊破並降服。匈奴派兵來戰,鄭吉領兵迎擊,兩軍遭遇,匈奴竟害怕退去。後來,鄭吉派遣三百漢兵屯駐車師。
不久,南道的莎車(今新疆喀什莎車)王弟呼屠徵,殺了親漢國王萬年與漢使奚充國,自立為王,並煽動南道諸國,叛離漢朝,南道因此阻斷不通。當時,鄭吉還在北道,恰奉宣帝派遣馮奉世,正出使大宛途中。馮奉世果斷行動,徵發西域諸國兵一萬五千餘,進攻莎車打下了都城,平定了南道,並把驚懼自殺的呼屠徵首級,一路傳送到長安。此乃漢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的事。馮奉世之後到了大宛國,國王對他尤其禮敬,因此,還得到該國名馬“象龍”,帶回了長安。 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帶著數万人投降漢朝,漢宣帝特派鄭吉,發渠犁、龜茲諸國兵五萬,前往迎降,一直護送至京師長安,路上有逃亡者,即斬殺。 鄭吉破車師,降日逐王,聲威大震西域,漢宣帝乃拜之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兼護車師以西北道諸國。鄭吉遂在西域中心,設置幕府,修築烏壘城,距陽關二千七百餘里,統領天山南北,漢朝號令得以正式頒行於遼闊西域。 西域都護的設置,不僅是大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漢匈相鬥七十餘年,至此,東自車師、鄯善,西抵烏孫、大宛,西域諸國盡歸漢朝版圖,張騫之始,鄭吉之終,漢武之願,漢宣實現。
從此以後,天山南北廣袤之土、雄闊之地,終屬華夏之疆、中華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與漢爭鋒西域。
Labor Day
January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