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首發】今天(2016年7月13日),世界頭條新聞之一,就是英國(前)首相大衛·卡麥隆的卸任行程,尤其他最後一次在英國國會進行首相答問(PMQs)時,提到了這麼一段話。他說:「我們可以嚴酷的考驗我們的領袖,可能較之其他國家更甚。不過,這卻是我們應該感到驕傲,且予以保留的事物。」確實,一個國家的領導者,能否有接受眾人批評與考驗的雅量、廣納諫言,以及一個國家的官員(或國會議員)能否有勇氣對領導者予以批評及建議,往往就是這個國家能否興盛,以及這個領導者能否成大器的關鍵。
中國古籍《戰國策》中,有這麼一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大意是說,齊威王有位臣子名叫鄒忌,長相瀟灑俊美,當時他身邊的妻妾朋友都稱讚他比當時齊國另一位美男子徐公更俊美。但是有一天鄒忌親自見到徐公時,才知道其實他不如徐公,於是他就利用這個親身經歷告訴齊威王說,身旁的人往往有求於己,因此常會講話言不由衷、不講真話。藉此勸諫齊威王要能廣納諫言,不要只聽親信的話。
齊威王聽懂了,馬上頒布號令說:「任何人只要能當面指出他的過錯,就給最上等的獎賞;如果能上書指出他的過錯,就給中等的獎賞;如果在市井評論他的過錯,就給下等的獎賞。」結果號令一出,爭相前來勸諫的人多到把門口庭院擠到像市場一樣熱鬧,因此才有了「門庭若市」這一個成語。然而,幾個月後,進諫的人就少了些了;等到過了一年之後,大家發現已經沒啥好再進諫的了。這時,周邊的鄰國燕國、趙國、韓國、衛國聽到這樣的事,也都主動來朝見齊威王,景仰他的德行,齊國國勢後來也在齊威王的治理下達到一個頂峰。
以古鑑今,對照今天英國(前)首相的發言,也就不難看出英國這個國家為何能在歐洲、甚至世界立足、稱霸的一些原因呢。
(作者:張季民)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