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传统中国天人合一

仙島諦仙賣藥維生

秦枫

2025年11月23日

AA
世間許多人,全身上下錯亂:心不像心,臟腑不像臟腑,九竅皆失其正,疾病深重,以至良醫見之卻步,良藥也無從著力,仍不知自己已誤了治病時機。可悲啊!士人君子牢記此言。 」

秦枫

2025年11月23日

0
0
0
AA
世間許多人,全身上下錯亂:心不像心,臟腑不像臟腑,九竅皆失其正,疾病深重,以至良醫見之卻步,良藥也無從著力,仍不知自己已誤了治病時機。可悲啊!士人君子牢記此言。 」

0
0
0
0
0
0
AA

2025年11月23日

秦枫

2025年11月23日

秦枫

古籍《瀟湘錄》記載:唐武則天末年,益州有一位老人,常帶著一隻藥壺在城中賣藥。賺來的錢都用來救濟貧苦之人,而他自己卻極為清簡,平日幾乎不吃東西,只偶爾喝些清水。如此持續一年多,百姓對他越來越信任,凡是買到他藥的病人,無不藥到病除。

老人有時獨自徘徊江邊,凝望良久;有時登高遠眺,一整天不發一言。若遇到熟識的百姓,他總會開口說道:

「人的身體,猶如一個國家。心為帝王;心旁的髒腑,是宮中的輔臣;身體表面的九竅,就是宮外的臣子。若心出了病,無論宮內宮外都無力挽救,這與國君荒亂、群臣無力匡正,又有什麼不同?

想要身體無病,必須先正其心:不使心有胡亂追逐,不使心存狂妄念想,不使心生無度慾望,不使心志迷亂昏昧。心不病,則臟腑雖偶有疾患,也易於醫治;九竅也不至於生病。

況且藥亦有‘君、臣、佐、使’之分:治病之道,先用‘君藥’,再用‘臣藥’,然後施‘佐’與‘使’,方為得法。若把‘佐藥’當作‘使藥’,或把‘使藥’當作‘佐藥’,不但無效,還會擾亂自身,又怎麼治病?治身與治國,同一理也。

我用藥,常以此理自警。世間許多人,全身上下錯亂:心不像心,臟腑不像臟腑,九竅皆失其正,疾病深重,以至良醫見之卻步,良藥也無從著力,仍不知自己已誤了治病時機。可悲啊!士人君子牢記此言。 」

忽然有一天,他獨自前往錦川,脫衣沐浴,伸手從藥壺中取出一丸藥吞下,又對眾人說:「我的罪期已滿,是時回到島上去了。」說罷,,刻化作一隻白鶴騰空而去,衣服與藥壺盡皆沉入水中,人們尋覓多日,再無踪跡。 (《瀟湘錄》)

老人以身體比喻為國家,確實極富啟發意義。因為在許多傳統修練觀念中,神的身體就是祂的天國世界,眾多弟子皆在其中。修行者若修成,也具有同樣的境界──其身體在更微觀層面被視為一個宇宙、一個天體。

在許多傳說與記載中,白居易便被認為是「仙島諦仙」。神話中所述蓬萊仙島,以及更多不知名的仙境,都為仙人所居。仙亦有分:天仙在天界,如《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到之處;而地仙有的居於仙島,有的在仙洞,有的在地心。所謂“地心人”,在某些說法中即指地仙一種。

然而,這些仙人雖位列仙籍,卻仍未出“三界”,也仍在輪迴之中。現今有聖人從東方來傳大法度萬國,乃眾生唯一能出三界、跳離輪迴、返回自身天國世界的機緣。此乃萬古不遇,切莫輕易錯過。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仙島, 傳統文化, 修行文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