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編譯首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破壞性後果清單又要增加一項:新研究表明它與晚年癲癇有關。晚年癲癇被定義為癲癇發作往往在60歲後才開始。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 (NINDS) 中風分部主任麗貝卡·戈特斯曼 (Rebecca Gottesman) 博士指出,這種情況可能與潛在的心臟或大腦疾病有關。
戈特斯曼在NINDS新聞稿中指出:「與其他年齡組相比,老年人新發癲癇病例的發病率最高,其中多達一半的病例沒有明確的病因。」
她補充說,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大腦健康狀況不佳之間的關聯早已被觀察到,但呼吸中止與癲癇之間的關聯仍然「不太清楚」。
為了嘗試了解更多信息,戈特斯曼和同事仔細研究了參與睡眠呼吸障礙和心臟病研究的1,300多人的數據。
癲癇與睡眠呼吸中止呼吸障礙之間的關聯非常密切:「睡眠期間血氧飽和度低於80%(一種稱為夜間缺氧的情況)的人,患有遲發性癲癇的可能性是那些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的三倍。
研究發現,與沒有此類病史的人相比,晚年患有任何形式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被診斷為遲發性癲癇的可能性也高出一倍。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表明,晚發性癲癇可能會與其他大腦疾病一起出現,例如中風和失智症,這些疾病在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中更為常見。
控制睡眠呼吸中止症(例如使用CPAP呼吸器)是否有助於預防遲發性癲癇?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克里斯托弗·卡羅塞拉博士說,這項研究並不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但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
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病學助理教授卡羅塞拉說:「發現任何類型特發性癲癇發展的可逆原因是癲癇研究人員或臨床醫生的理想目標。」「我們希望這項研究可能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小步,同時也是對評估和治療癲癇患者睡眠障礙的鼓勵。」
(編譯:王季民)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