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传统中国天朝盛事

《孙子兵法》十大经典名句赏析(组图)

Super User

2015年5月10日

AA
《孙子兵法》是兵书,也是文学著作! 春秋末年孙武的《孙子兵法》(又称为《孙子》、《孙武兵法》)是一部兵书,有着“用...

Super User

2015年5月10日

0
0
2
AA
《孙子兵法》是兵书,也是文学著作! 春秋末年孙武的《孙子兵法》(又称为《孙子》、《孙武兵法》)是一部兵书,有着“用...

0
0
2
0
0
2
AA

2015年5月10日

Super User

2015年5月10日

Super User

《孙子兵法》是兵书,也是文学著作!

春秋末年孙武的《孙子兵法》(又称为《孙子》、《孙武兵法》)是一部兵书,有着“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相当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它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着“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法则。

孙武,后人尊称他为孙子、兵圣。

今天将自《孙子兵法》中,择选最经典的十句,我们一起来品读:

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势: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领。

这两句的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是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做用兵如神。

孙武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这正像无固定形态的水一样。水放在圆容器中,它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因此,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的素质如何,以及军需供应如何,再来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够夺取胜利。

这几句可以用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时,应该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画,不可以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二、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这两句大意是: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样的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够打胜仗。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善于在战争中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便不打,不受情感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三、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篇》)

惰归:孙武把士气分成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锐气是指勇猛的气势。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时。

这句大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会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的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前去攻击。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与“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两者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能够先做暂时的退让,以保持我军的锐气,得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时机成熟,再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

四、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始计篇》)

诡:欺诈。道:学问,理论。示之:做给他看。

大意是:战争是一种用假像来欺骗与迷惑对方的学问。所以,原本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极具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经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朝向远处,却伪装成要朝向近处。总之,方方面面都要使敌人产生错觉。

常言道:“兵不厌诈”。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令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接着再趁机向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

由这几句派生出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假像迷惑敌方,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孙子兵法•始计篇》)

实:敌人力量充实。备:防备。

这几句大意是: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让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会采取进攻;当敌人力量强大时,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这几句讲述的是,用兵之道在于计谋,亦如“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出自《韩非子•难一》)。作战时,尽可能凭借假象来迷惑敌人,取得胜利。这两句谈论的都是用兵之道,在现代军事上也可凭之作为借鉴。

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始计篇》)

无备:没有准备。不意:意想不到。

这句的大意是:趁敌人没有防备之时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行动出击。作战,就应该选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敌人料想不到的时间,以及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够出奇制胜。

前者说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毫无准备之时发动进攻;后者则说要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战例,例如:日本成功地偷袭珍珠港。此方现今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争夺、竞赛中。

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彼:敌军情况。己:我军情况。殆:危险,引申为失败。

这两句大意是: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够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条闻名中外的战争原则,科学地阐述了临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凭己之长,攻敌之短;有把握便打,没有把握即不打,根据敌情变化,采取最合适的方式与最恰当的时机去攻击敌人。

如此一来,自然每战必胜。同时,这一原则还远远跨越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工作。

八、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拥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拥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击败敌人,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争战。

用兵的基本法则是依据敌我强弱的不同,进而采取不同的方针。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应要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消灭敌人;在敌我力量接近时,应该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果断地攻击敌人,将敌人击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则应该回避与敌交手,能走便走,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否则,可能会坐失良机,或者会因为冒险交战,导致战争失败。这几句作为兵战的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九、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

这两句大意是: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够转危为安。保存下来,取得胜利,这是出奇致胜的一种方法。

遇到危急的情况,处于再无退路的险要关头,可以把军队投到死亡线上。士兵会如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为了求得生存,必须背水一战,拼死搏斗,这样反而能够转败为胜。

十、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

这几句大意是:百战百胜固然好,但非好中之好;不经战争而令敌人屈服,才称得上是好中之好。

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达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胜方也得遭受很大的损失。若是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算上策。

所以孙武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即两国相争,最高的良策是斗谋略,令对方屈服,其次是通过外交斗争来取胜,再次是兵战而取胜,最下者为攻城取胜。孙武这一类的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责任编辑:肖凡)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