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世界之窗放眼天下

日本人為何“怕給別人添麻煩”?(圖)

張均威

2015年6月11日

AA

張均威

2015年6月11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5年6月11日

張均威

2015年6月11日

張均威

 

與大多數中國人“別給自己找麻煩”不同,“不給人添麻煩”是日本人的第一行為準則,這句話出現在給小孩學習的《社會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節。讓別人不快、讓別人擔心、讓別人操心,都屬於“給人添麻煩”的範疇。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抱歉,給您添麻煩了”。

日本的責任感教育:"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第一準則

日本人在地鐵里看報紙,會將報紙折成四分之一大小再看,怕會妨礙到他人;

日本人在公共場合接打電話,都是輕聲細語的甚至捂着嘴,怕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日本的地上很少看見痰跡,日本人一般吐在紙巾上扔進垃圾桶,不隨地吐痰被認為是尊重他人,不給社會添麻煩;

日本人用一次性筷子,是上下縱向掰開,而不是左右橫向掰開,怕碰到旁邊的人;

在日本的學校里,吃完飯的碗筷和牛奶瓶都是自己收拾放回規定的地方,再小的學生也是這樣。

日本的許多老人每天早晨不是到公園鍛煉身體,而是拿着小夾子到處撿垃圾,為的是讓自己的城市美麗起來,不給國家添麻煩;

日本臨街的商鋪、住戶,每天早晨都會打掃臨近的街路,甚至幫鄰居打掃衛生,為的是讓整個街道明亮起來,不給城市添麻煩;

日本的環衛工都是早晨三四點鐘起來打掃,五六點鐘撤退,為的是在大家都上班的時候不搶道、不揚灰,不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人經常會連自己站着不動都時刻擔心會不會給人添麻煩,“啊我會不會擋了別人的路”,“啊我站在這裡會不會讓人認錯把我當成等他的人,然後他過來和我打招呼,結果我說我不是他要等的人,於是就浪費了他的時間”,“啊這樣真是會給人添麻煩,好不安好局促”。

日本人的集團意識和內向隱忍的性格

日本人的集團意識和從眾心理很強,如果其中一個日本人的某些行為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他就會覺得很丟臉,會被看作是“異類”,大致可以理解為大多數日本人都是“標準化產品”。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但這次地震並沒有引發混亂,受災的日本國民仍然保持着秩序井然讓各國記者稱讚。

“東京街頭儘是步行回家的人群,彷彿數百萬人都一起走上了街頭,但都自動列隊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無喧嘩,我在開車,路上塞車,但也毫無喇叭聲,眼前的一切,彷彿是部場面巨大的無聲電影。”

“幾百人在廣場避震完畢,整個過程,無一人抽煙,服務員在跑,拿來一切:毯子,熱水,餅乾。所有男人幫助女人,跑回大樓為女人拿東西,接來電線放收音機。3個小時后,人散,地上沒有一片垃圾,一點也沒有。”

地震使得食品也很匱乏、汽油供應緊張,這個現象不僅是日本的東北部受災區,就連三重縣這樣的南方城市為了支援東北也是面臨著汽油受限,超市食品不足的問題。但日本人仍然很有序的排隊購買,哪怕知道排到自己的時候可能會售空。記者問日本民眾這是不是源於相信政府會給予及時的供給?他們回答說不是,其實就日本人而言對政府的信任感也是有限的,但是從小就被教導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如果自己買多了或者搶了的話別的家庭就會因此受到影響,當然這麼做的人也會被大家所排擠。

日本人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悲哀,反而對因自己的悲哀而讓別人擔憂和牽挂表示歉意。在大地震中,如果家人朋友遭遇不幸,日本人通常也不會號啕大哭,只是默默承受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當有人獲救時,代替“謝謝”說“對不起”的人也不少,對他們來說,比起感謝,給別人添麻煩的心情更多。怕給別人添麻煩”還表現在日本人內向隱忍的性格上。

日本人到醫院看病人基本上不會說我是特地來看你的,就算是特地來看病人也會說“有事路過此地順便看看你”,就是怕病人感到麻煩了別人;“傷員”日語的漢字表述是“怪我人”,聞字生意就是因為我的問題,給大家添麻煩了,日本人就是這樣,以給群體添麻煩為個人恥辱。

日本人信賴等級制講究“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是一個對秩序、等級制非常非常信賴的國家,就好比我們對自由平等的信賴一樣。日本人對等級制的信賴建立在對人與其同夥以及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所持的整個觀念之上,他們很講究“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大多數日本人都不想欠別人的,如果麻煩到了一個陌生人,日本人會有較大的心理負擔,會不舒服。由“怕給別人添麻煩引發的”日本怪現象

怎樣看待日本人的冷漠?

日本人往往被人認為冷漠、缺乏人情味,而中國人往往熱情洋溢——中國人群里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這種情景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同時,中國人群里也很少會有”那些事情是人家的隱私,不要過問,會給人添麻煩的“的想法。在中國我們能很輕鬆的找人幫很多私人的忙,雖然嘴上也說”真是麻煩您了“,但雙方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妥而把事情辦下去。而在日本,找別人幫私人忙的事情基本上不會成功,而且日本人會覺得這非常不符合常識——也根本不會有人找別人來為自己的事情幫忙。

真得不給老人讓座嗎?

大多數去過日本的人,都會讚賞日本人的禮貌。但儘管如此,當他們看到日本電車車廂內,年輕人大大咧咧地坐着,老年人規規矩矩地站着時,還是忍不住心生疑惑:“日本人那麼講禮貌,為什麼在電車裡遇到老年人卻不給讓座?”

一位日本朋友說:即使你好心讓座,但並不意味着別人就必須接受你的好心。有些日本人怕給人“添麻煩”,不願意接受別人的人情,還有些日本人性格好強,不願意成為“被照顧的人”。

在日本的電車上,讓座現象的確比較少。在高齡化社會的日本,許多日本人對“年齡之老”有與中國人截然不同的認識。對於動不動就活到100歲的長壽日本人而言,60歲還真是個年輕得很的數字。難怪日本女作家宇野千代在年滿88歲之後,才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步入晚年了”。

所以,對於“不服老”、“不願意給人添麻煩”且“不願意被照顧”的一些日本人而言,在乘電車時,對方是否真正需要讓座,若沒有足夠良好的心靈閱讀技巧,有時的確很難做出判斷。所以,在日本讓座時,你絕不能從座位上激動地跳起來,殷勤地攙扶着對方的手,熱情地說:“老大娘,您請坐。”這會令人悲痛欲絕的。在日本最好的讓座方法是:你可以假裝你馬上要下車,扭頭走到車門,或者乾脆走去另一節車廂,總之你只需一聲不吭地站起來,走開,將座位空出來就好。對方如果需要那個空座位,他或她自然會走過去坐下來。

(责任编辑:文恩)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