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閱讀
0
0
0
0
0
0
AA
AA
AD
101 閱讀
【新三才訊】「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
據《明史•輿服志》,洪武24年(1391年)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方形補子。文官繡禽鳥,以示文明;武官繡猛獸,以示威猛。官員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辨別官品。
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鸂鶒,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繡獅子,三品、四品繡虎豹,五品繡熊羆,六品、七繡品彪,八品繡犀牛,九品繡海馬;雜職繡練鵲;風憲官繡獬豸。
所以,當時的 「衣冠禽獸」一語是讚語,是士人學子努力的目標, 也是市井小民欽羨的對象。
不過 到了明朝中晚期,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聲名狼藉。於是,「衣冠禽獸」成了貶義詞。
(上圖右半為文官常服補子所繡之圖案。一至九品,由左而右,由上而下,依序排列)
資料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