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史海鈎沉世界史话

日本南北朝時代

張均威

2017年7月10日

AA

張均威

2017年7月10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7年7月10日

張均威

2017年7月10日

張均威

【新三才訊】在日本歷史上,南北朝時代是一個影響至關重大的朝代。

不論是出現日本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個天皇」、朝廷的分裂、政治重心與文化重心的遷移,同時也大大地削弱室町幕府(足利家)的影響力,為日本的中古時代前期劃下句點,揭開了十五、十六世紀戰國時代與群雄割據的序幕。

在西元1246年之後,由於對天皇繼承血統的爭議,「大覺寺統」與「持明院統」兩派互不相讓,彼此的黨羽相互抹黑政爭攻擊械鬥,幾乎發展成日本內戰的局面;在鐮倉幕府的中介協調下,才總算確立了由兩大家族的皇子輪流繼承天皇的和平協定,史稱「兩統送立」體制。

然而,在一世紀之後的1333年,大覺寺統出身的後醍醐天皇便密謀鏟除鐮倉幕府,從源氏手中奪取政治實權,並且殲滅持明院統的血系,獨佔天皇大位。後醍醐天皇聯合有利的諸侯足利氏,發表了「討幕詔」,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政變,推翻了鐮倉幕府。

後醍醐天皇在取得實權後便開始實施「建武新政」,實則為以血洗異己,肅清逆黨為目的之中央獨裁恐怖政策,就連足利家也都被列入天皇的肅清名單之中。為求自保,足利尊號召不滿新政的武士,很快就聚集了龐大的戰力,迅速佔領了陸奧國全境。

在箱根、竹之下合戰與多多良濱之戰均大挫天皇軍之後,足利尊站穩腳步,擁戴持明院統一族出身的光明天皇,驅逐了後醍醐天皇的軍隊進入京都,舉行戴冠式。

後醍醐天皇則逃到南方的吉野,形成南方的吉野朝廷(南朝)與北方的京都朝廷(北朝)相對峙的局面。

原本後醍醐天皇的南朝勢力較弱的狀況,在其長王子懷良親王的政治謀略運作下有了逆轉性的大改變;由於南北朝戰爭導致許多武士流落成為浪人,為求溫飽而成為山賊、海盜,這些浪人來到中國沿海劫掠,是所謂「前期倭寇」。

對於這些倭寇感到相當煩惱的明帝國向日本政府施壓要求取締海盜,懷良親王趁機向明帝國提出政治勒索;結果以強化取締海盜為條件,換取了大量的武器、黃金、賜物與「日本國王」之印璽與封號,內戰遂走向長期化與消耗戰的局勢。

1392 年,在足利義滿的中介斡旋下,大覺寺統與持明院統兩家放下武器和談,北朝的大覺寺統以「放棄所有大覺寺所屬的國衙領(莊園土地)」作條件,換取就任下屆日 本天皇的優先權;而南方的持明院統家則是下下任天皇,於是狀況又回到了所謂「兩統送立」體制,南北朝再度一統為日本國。

南北朝時代的終結可說是宣告日本中古前期時代的落幕,由於原本屬於天皇和僧院所擁有的土地(國衙領)遭到武家大名和武士的蠶食鯨吞,最後天皇就連維持生活所需的俸錄與稅金都無法取得,成為了完完全全的傀儡狀態。

公家(朝廷中央)的統治權威完全崩壞,武家(地方諸侯)的武裝勢力取而代之,「下剋上」的思想在武士之間流傳,而一般布衣的平民也開始接觸政治,如果獲得大名賞識,甚至能夠爬上武士的地位。

莊 園制度的解體,帶來了土地私有化與豪強併吞的風潮,失去土地的領民和農夫紛紛轉為投入工商業界或是從軍,間接加速了日本的經濟走向私有化與高度技術集中的 局面。同時,也使得接下來的戰國時代,各個大名之間(諸侯)交戰時可投入的兵力大幅提高,日本準備要在短暫的和平後,迎接下一個充滿硝煙味的世紀:戰國時代。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