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时事万象热点评论

【三才新語】戰火未熄:俄烏衝突的困局與可能的未來

王季民

2025年8月24日

AA
這場戰爭的終局不會靠一紙簽字結束。真正的轉折,將在於雙方意識到「生存的保障不在於征服,而在於平衡」。

王季民

2025年8月24日

0
0
0
AA
這場戰爭的終局不會靠一紙簽字結束。真正的轉折,將在於雙方意識到「生存的保障不在於征服,而在於平衡」。

0
0
0
0
0
0
AA

2025年8月24日

王季民

2025年8月24日

王季民

【新三才獨家首發】自2022年開戰以來,俄烏戰爭已成為國際社會最棘手的難題。這場衝突表面上是領土爭奪,實則卻是兩種世界觀的正面碰撞:俄羅斯要求承認已併吞的領土,並限制烏克蘭的安全選擇;烏克蘭則基於憲法與民意,堅決拒絕任何割地妥協。國際社會的立場更加清晰,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票數否決了俄方的「併吞合法性」,使得「以領土換和平」在法律與政治上幾乎無解。這正是談判始終難以展開的根源。

難解的還不止於此。俄烏之間的矛盾,早已不再是「土地」的爭奪,而是「身份、合法性與生存」的角力。這也是為什麼,任何停火協議看似觸手可及,卻總在最後一刻化為泡影。烏克蘭社會難以接受「先停火再談判」,因為戰爭期間的佔領與暴行已讓信任蕩然無存;而在俄羅斯,讓步被視為動搖政權根基的危險訊號,普京當局不可能輕易後退。雙方都被各自的內政困境牢牢綁住,使得「調停」淪為紙上談兵。

在戰場上,俄軍雖以極高的傷亡換取有限的推進,但這種付出反而加深了莫斯科的「時間幻覺」:認為只要熬得久,就有機會逼迫對手讓步。然而,烏克蘭並未坐以待斃。隨著西方援助逐步到位,尤其是F-16、幻影戰機與遠程打擊能力的補強,戰場的天平雖未劇烈改變,卻讓基輔有了長期消耗的底氣。於是,這場戰爭陷入一種詭譎的平衡:俄羅斯無法速勝,烏克蘭無法速解,而雙方都沒有退路。

未來的可能情境,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其一,是最有可能的「凍結衝突」:以現行或近似現行的前線劃界,形成事實上的停火線,類似朝鮮半島的模式。這樣的安排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但能暫時止血。其二,是「分階段協議」:透過人道走廊、能源協議或制裁鬆綁等逐步交換條件,把最難的領土地位擱置多年。然而,這種模式充滿脆弱性,任何一方的違約都可能讓進展化為烏有。其三,則是「有限推進後的再凍結」:俄軍或許能在頓巴斯方向付出巨大代價後取得邊際收穫,隨即尋求停火以換取喘息。

至於更長遠的可能,則取決於雙方內政的承壓程度。當戰爭成本逐漸侵蝕經濟與社會穩定,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終將面臨「重新定義戰略目標」的政治時鐘。屆時,或許才有機會走向更全面的政治解決。但這樣的時間尺度,恐怕需要五年甚至更久。

這場戰爭的終局不會靠一紙簽字結束。真正的轉折,將在於雙方意識到「生存的保障不在於征服,而在於平衡」。因此,最可能出現的不是徹底的勝利或妥協,而是帶著缺陷的「控制局勢」:一種止血卻未癒合的狀態。對人類社會而言,這或許不是理想的答案,但卻是現實中最接近和平的出口。

(作者:王季民)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獨家首發)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三才新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