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传统中国以人为鉴

歷史上是否真有“八賢王”其人?(图)

張均威

2012年9月10日

AA

張均威

2012年9月10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2年9月10日

張均威

2012年9月10日

張均威

這幾年,清朝戲充塞電視熒屏的時候,我認識的一個老太太斷言,宋朝等其他的朝代也快上電視了。果然,不久之後電視上就呈現出大宋的天下,《少年包青天》《淩雲壯志包青天》《大宋提刑官》《李后主與趙匡胤》等劇帶著熱乎氣兒播出了。其中兩個不同版本的《包青天》還引起了一番爭議,值得關注的是大家不去比較主角的高下,全都爭著說演八賢王的兩個演員如何如何。

八賢王這個人很有意思,在京劇中他也是很受大家喜歡,在他的身上帶有一些喜劇色彩,雖貴為親王卻很對勞苦大眾的心思。京劇劇目中北宋的戲比南宋的戲多,在北宋戲中八賢王露臉的機會又多於其他人,在“包公戲”“寇準戲”和“楊家戲”中,八賢王就像菜裏的味精一樣離不開,《楊門女將》《楊家將》《清官冊》《狸貓換太子》中,他詼諧、機智,週旋于皇帝、奸臣、楊家將(包公、寇準)之間,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刻助國家忠良一臂之力,似乎是當時朝中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此的聲名遠播,那麼,這個八賢王在歷史上可有其人?

從八賢王的名字趙德芳來看,他應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史·宗室傳》記載:太祖有四個兒子,第四子德芳被封為秦王,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職務,太平興國六年(西元981年)病亡,才23歲。他在世的時候,楊家將中老令公楊業還活著,六郎楊延昭也未任邊關統帥,這個趙德芳與楊家將沒有發生什麼關係。也有人認為,八賢王應是宋太祖的皇位繼承人趙德昭(德芳之兄),可是後來他的叔叔(就是宋太宗)繼了位,趙德昭被迫自盡。還有人認為,八賢王是太宗的第八個兒子元伊。此人作風嚴厲,當時人送外號“八大王”。可這個八大王的作為與八賢王的故事全不搭界。

可見,“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對應、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加上人民群眾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戲中,他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戲劇性的衝突,還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姦的心理要求。正因為這樣,這位虛構的戲劇性人物——“八賢王”趙德芳,才會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們的印象中。

京劇對八賢王的來歷自有一番解釋,程派名劇《賀後罵殿》便為此證。故事裏的事如此這般:宋太祖趙匡胤死後,趙光義弟即兄之位。匡胤皇后賀氏,讓長子德昭上殿質問,光義大怒,要斬殺侄子,德昭氣憤,撞死金殿。賀後帶著次子德芳上殿責問。光義謝罪,賜賀後尚方寶劍,封入養老宮,加封德芳為八賢王。

在趙光義賜封趙德芳時有幾句唱,很好的解釋了八賢王的權力範圍:孤賜你金鑲白玉鎖,加封你一親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晉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再賜你凹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壓定了滿朝的文武大小官員哪一個不尊,你是個八賢王,代管朕躬。

不知道宋太宗這麼做是出於內疚還是權力平衡。不管怎樣,如此安排,我們得到了一個出彩的八賢王。民間也有一句很驕傲的歇後語,八賢王進宮——好難請。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