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種人特好強,愛表現,他們在任何場合都想把別人壓倒用來表現自己。特別是在老闆、上司等大人物面前,他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熱情好勝,用來表現自己的不凡。
這種喜歡誇張地表現自己的人真的能夠贏得別人的青睞嗎?真的能夠贏得上司的重視嗎?其實,這樣的人往往人緣並不好,這樣愛表現的舉動也往往不被上司們看好。
一個做過多年職業經理人的朋友說:“很多公司的老闆,其實都不喜歡那種什麼事情都愛表現、愛摻和的員工。特別是新人,專心做好分內的事就好了。過度的表現反而讓人反感。”
一家在業界知名的審計公司招來了一個新人小李,開始時,他工作積極主動,人際關係也處得不錯。可剛過兩個月,問題就出現了。不斷有員工向經理反映,說他太好事兒,到處打聽公司內部的事,還喜歡刨根問底,讓人很不舒服。開始經理沒太在意,只在私下接觸時默默觀察起小李來。
漸漸地,經理注意到,小李凡事太愛打聽,誰說什麼他都豎起耳朵聽著。一次,一個員工向經理彙報工作,就是下個月的計劃報表,碰巧小李也在旁邊。說話間隙,經理用餘光掃了一眼小李,明顯感覺到他停下了手裡的工作,耳朵豎了起來,全神貫注,生怕落下一句話。經理見此特別反感,感覺此人太有心機,自己的分內工作不認真去做,反倒對不屬於自己的事情積極得過了頭。而且後來發現他不光聽,還太愛表現,不相關的工作,只要讓他知道了,他都要發表意見,想要參與。
有一次,公司財務部門有個複雜的表要弄,經理主動問了幾個部門的老員工,小李也在場,很明顯他聽進了心裡。沒過幾分鐘,小李就進了經理的辦公室,自告奮勇說自己想試試。當時經理真有些哭笑不得,因為公司的財務情況一般來說是不會讓新人參與的,小李真是積極過了頭。類似的情況很多,經理提醒小李很多次,可他就是改不了。無奈,試用期過後,公司不得不將其辭退。
太愛表現的人,往往不懂得藏鋒守拙的智慧。“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說的就是鋒芒畢露者的下場。那些為人張狂、鋒芒畢露的人,難免會遭人嫉恨,遭人陷害。而善藏鋒者成大器,藏鋒守拙是一種高明的處世智慧。
君子才華不露,聰明不逞,才有任重道遠的力量。
說到藏鋒守拙,曾國藩算是這裡面的真正高手了。正是因為他懂得其中的道理和利害,所以才能在複雜的官場中巧妙避之,不引禍上身。
同治三年(1863年),曾國藩兄弟率湘軍攻破天京後,雖然舉國為之歡慶,連皇上也為之十分振奮,但曾國藩多年的官場經驗告訴他:功高震主危及身家。於是他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表示“臣統軍太多,即撥裁撤三四萬人,以節靡費”,實際上,他是主動要求裁撤湘軍。
時人王定安曾說過:“曾國藩向來不愛出風頭,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認為湘軍暮氣太重,不可復用,主張任用淮軍。但曾國藩的言論,實際上是遠離權勢,保住美名。”出於對清廷官場的熟悉與了解,加之對自己弟弟曾國荃性格的了解,曾國藩在裁撤湘軍的同時,還奏請曾國荃因病開缺,回籍調養。
因為當時曾國荃攻破天京的所作所為,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而且清政府也擔心他登高一呼從者雲集,所以既想讓他早點離開軍營,又不想給他一個實權的位子來坐。曾國藩此時以其病情嚴重為由,讓其回鄉調理,很快就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並賞了曾國荃六兩人蔘,以示慰藉。
雖然弟弟一度對曾國藩的所作所為不理解甚至怨氣滿腹,但最終曾氏能在整個官場平平安安走到最後,這一點足以驗證曾國藩的藏鋒守拙是有先見之明的,是明智之舉。
曾國藩的守拙是一種自我保護、實現自我價值的生存之道。實際上,藏鋒守拙與鋒芒畢露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處世方式。有才幹固然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適時適地地顯露出來也是必要的;但是帶刺的玫瑰最容易傷人,也會傷著自己,因此何時該顯露,何時不該顯露,就很有學問,不適時、不適當地一通亂顯狂顯就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很多時候,藏鋒守拙,放低姿態,是一種高明的處世智慧。
秦兵馬俑坑至今已經出土清理各種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復。而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也是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俑。仔細觀察,就連衣紋、髮絲都還清晰可見。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文物專家說,這得益於它的低姿態。
有才華是好事,但我們不應過於炫耀自己的才華,炫耀易流於自大,自大則不免招致輕視。即便展示,也應以謙虛的態度流露,以免流於粗俗。露才過甚,為智者所不屑。必要的時候,要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智而示以愚,強而示以弱;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藏鋒守拙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责任编辑:文恩)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