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传统中国文化道德

雞年,談雞

姜啟明

2017年1月26日

AA

姜啟明

2017年1月26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7年1月26日

姜啟明

2017年1月26日

姜啟明

【新三才首發】雞,在中國文學中,總是扮演著報曉的重責大任。早在距今約3,000年前的《詩經‧齊風》中,就有一篇〈雞鳴〉這樣描寫著一位妃子呼喚丈夫晨起上朝的情景,其中第一句就是:「雞既鳴矣,朝既盈矣。」白話來說,就是「雞已經啼了,官員們都已經上朝了。」以此可知,古人把雞鳴當成報曉的依據,由來已久。

另一段描寫雞鳴報曉非常傳神的,當推「雞鳴狗盜」這句成語了。其源起於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廣納各界人才為其門下食客,號稱賓客三千,來者不拒。其中有一人,平時沒有做出太大貢獻,但卻在孟嘗君出使秦國面臨危急時刻,發揮了學雞啼叫的本事,讓城門的守衛誤以為天已經快亮了,於是打開城門,讓孟嘗君得以安全脫逃。

而雞鳴通常也帶著正面的意義。例如「聞雞起舞」典故的由來,就是說東晉時,有兩個立志忠心報國的好友——祖逖和劉琨,他們互相勉勵,只要夜半聽到第一次雞叫(大約是天亮前一小時),就要起床舞劍習武,後來果然因此成就非凡,因此後人就以此來比喻有志之士能及時振作,發奮圖強的精神象徵。

而另一篇《詩經‧鄭風》的〈風雨〉,更是把雞鳴與君子的形象相連結。短短三段話,「風雨淒淒,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就直接把雞不因風雨就停止報曉的行為,比喻如同君子身處亂世不移的德行般令人欣喜。其中最後一段的「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更是將雞堅持在大風大雨中依然鳴啼報曉的鮮明正面形象深刻描寫出來,影響後世多少世代的人心能以此自勵呢。

無獨有偶,不只中國的古人看出雞如此正面的形象,遠在歐洲的法國,也是一個推崇雄雞的國家。早自古羅馬帝國時代,法國就被稱為高盧(Gallia),而代表高盧人的「Gallus」,在拉丁語中就另外有代表雄雞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高盧雄雞。在過去幾百年的法國歷史中,雄雞不但曾出現在法國的錢幣上、國徽上,就是到了現代,法國的國家足球隊標誌也仍然使用傳統的雄雞形象。而在普遍的法國人眼中,雄雞有著「誠實」與「希望」的象徵,確實跟中國古人把雞比喻為君子的象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適逢雞年,不妨就讓我們一起期勉效仿雄雞的精神,當個人人稱讚的正人君子吧。

(作者:張季民)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