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首發】全球經濟剛從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同步放緩中恢復過來,但前景仍然黯淡。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2月25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預計到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僅為2.9%,是近十年來的低點。令人沮喪的前景,與幾個月前預期的增長趨勢相反,是由於新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以及致命的新型冠狀病毒出現而引起的。
雖然全球主要中央銀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緩解增長放緩的影響,但這也可能引發新興市場的新債務危機,同時限制銀行應對衰退風險的權力。
以下是可能危害全球經濟的五種最大威脅:
1.美國與伊朗的衝突導致全球石油價格飆升
1月初,美國特朗普總統批准了一次無人機襲擊,炸死了伊朗最高安全和情報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Qassim Suleimani)將軍,這嚴重加劇了華盛頓與德黑蘭的對抗。
儘管雙方都不願進行全面戰爭(伊朗也沒有軍事或財政手段這樣做),但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仍然呈指數級增長,使溝通複雜化。伊朗可能有針對性地攻擊美國在中東的利益的風險也增加了。
送葬者參加了於2020年1月7日在伊朗克爾曼市舉行的為在美國無人機襲擊中喪生的伊朗將軍Qassem Soleimani及其戰友舉行的葬禮。
經濟學家情報部在報告中寫道:「因此,不能排除軍事衝突意外升級的的風險。」根據這項研究,美國和伊朗有25%的機會被捲入直接的常規戰爭,這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後果。特別是,一場戰爭幾乎肯定會迫使霍爾木茲海峽(可能佔全球石油供應的20%依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關閉。
2.美國與歐盟之間爆發貿易戰
自2018年年中以來,美國和歐盟之間的局勢一直緊張,當時特朗普政府揚言要對歐洲生產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儘管這種特殊威脅似乎已經消除,但美國目前與法國在法國的數位服務稅方面存在分歧,後者針對的是包括亞馬遜、蘋果和谷歌在內的美國科技公司。
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特朗普總統在2019年8月24日在法國西南部的比亞里茨燈塔上。
該報告指稱,由於中美簽署了部分貿易協議,特朗普今年很可能會將注意力轉向歐洲。報告說,如果美國和歐盟陷入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是嚴重的。據估計,長期盟友之間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為25%。「全球增長將放緩,通貨膨脹率將上升,消費者和商業情緒將下降。」3.冠狀病毒對全球經濟造成持久影響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對冠狀病毒的致命爆發做出了反應,幾乎停止了其電信、服裝和汽車等消費品的生產。據報導,中國在一些城市進行大規模檢疫,並對大約7.8億人實施了嚴格限制。
一名工人推著在中國東部山東省青島市一家工廠生產的輪胎手推車時戴上口罩。
多家公司和國家/地區限制往返中國大陸的旅行,疏散公民並縮減運營。該病毒已經殺死了近3,000人,全世界報告了80,000例病例,其中大多數在中國。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全球經濟影響將比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嚴重得多,SARS是2003年從中國傳播的類似病毒,這是由於中國在當今全球經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報告表示。
但是,它對全球經濟是否有重大影響,取決於其持續時間的長短。
一旦中國控制了這種疾病,它很可能會採取強有力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以帶動經濟擴張的復甦,從而導致全球增長反彈。EIU估計,該病毒得到2020年年中才能在中國被抑制的可能性為20%,而在今年年底仍無法抑制的可能性為5%。如果它進一步在全球傳播,EIU將在今年對全球實際GDP前景調整為低於2.5%。
4.債務負擔導致新興市場的衰退
十年來的低利率導致全球債務水平上升,外債水平現在大大高於某些市場的2009年水平。報告稱,公司債務的水平和風險狀況也有所上升,特別是在美國。
報告指出:「全球增長前景變得更容易受到金融條件變化的影響,例如美國利率變化或金融市場風險偏好,這可能會迅速轉化為負債國較高的融資成本。」「這發生在2018年,當時美國利率上升和美元兌其他貨幣走強導致新興市場貨幣廣泛波動,引發了土耳其和阿根廷的貨幣危機和嚴重衰退。」
5.香港的抗議活動導致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外逃
贊成民主的抗議活動是在2019年夏天在香港開始的,當時已經擱置了一項法案,該法案本來可以將犯罪嫌疑人從香港引渡到中國大陸,因為中國那裡的法院是由共產黨控制。
抗議者在2019年10月14日星期一在香港中部商業區舉行的和平集會中點燃火炬。
EIU預測,如果民權似乎受到攻擊,抗議活動將再次「爆發」。而且,如果緊張局勢繼續加劇,中國有可能通過中止「一國兩制」的治理模式來應對香港的混亂和日益獨立的情緒。(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根據一項稱為「一國兩制」的協議於1997年返回給中國,該協議使香港得以保持「高度自治」 50年,直到2047年。)動亂升級可能導致中國軍隊從大陸部署到香港,並增加人員傷亡的可能性。
報告說:「以上任何一種情況都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混亂,並危及香港作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它們將導致外國人才迅速撤離,從而損及香港的經濟,並促使許多(可能是大多數)香港的外國企業關閉或遷往其他亞洲城市,例如新加坡、東京、台北或曼谷。」
(編譯:王明真)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