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講解《論語》的人,講到此章都很小心,深怕引起女性的批判。而歷來學者注解此章時,對女子和小人的意義,或語焉不詳,或縮小其範圍,將女子解釋為妾婦、宮闈的嬪妾,不敢泛指一般女性。其實妾婦、嬪妾亦有賢不肖之分,即使一般女性亦有賢不肖之別,只是孔子將女子與小人並列,實有不當,對女性難免有偏見之嫌。至於小人,其實解釋並不難,《論語》裡提到小人的很多,如「小人喻於利」、「小人比而不周」、「小人長戚戚」、「小人同而不和」、「小人驕而不泰」、「小人懷土」、「小人懷惠」等等,都是指品德差的人。但歷來注解卻多指僕役小人、奄宦,難道僕役小人、奄宦亦無賢不肖之分嗎?為了釐清此章的意義,於是引據《論語》對小人的論述,以及歷史記載孔子與女子接觸的經驗,以說明小人「難養,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與女子「難養,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實有不同。孔子將女子與小人相提並論,確有商榷之處。又歷來注家可能依據歷史經驗,認為僕役小人、奄宦和妾婦、嬪妾問題較多,而下其定義,實亦有不當,這是本論文最主要的論點
關鍵詞:女子、小人、難養、不孫、怨。
- 前言
- 孔子所指小人的意涵
里仁篇:「小人喻於利。」
里仁篇:「小人懷土…小人懷惠。」
為政篇:「小人比而不周。」
述而篇:「小人長戚戚。」
子路篇:「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篇:「小人驕而不泰」
子路篇:「小人難事而易悅也,悅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顏淵篇:「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衛靈公篇:「小人窮斯濫矣。」
衛靈公篇:「小人求諸人。」
季氏篇:「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憲問篇:「小人下達。」 又子張篇: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由《論語》所記,可見小人是指貪圖利益,貪圖生活享受,結黨營私,患得 患失,不知反求諸己,只求備他人,有過失必求文飾,驕傲不安泰,不願成人之 美,可以邪道取悅,遇到困窮就胡為亂作,不知敬畏天命,親狎大人,輕侮聖人 之言,而且是日趨下流的人。這種小人,如果親近他,寵幸他,當然會因親狎而 顯得隨便,不能莊敬相待了。如果疏遠他,當然也會引起他的怨恨。所以孔子說 小人難養,「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是可以理解的。
(編譯:BOXING)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