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編譯首發】最年輕的嬰兒潮世代出生於1954年至1964年這十年間,他們與年長的嬰兒潮世代是如此不同,以至於專家們給他們起了一個新名字:「瓊斯世代」。
文化評論家喬納森·龐特爾(Jonathan Pontell)表示,「跟上瓊斯」一詞和俚語「正在瓊斯中」,即渴望更多,「瓊斯世代」因其勤奮、獨立和務實的理想主義而脫穎而出。
與1946年至1953年間出生的嬰兒潮世代不同,瓊斯世代還太年輕,無法應徵入伍或抗議越戰。瓊斯世代親眼目睹但並未參與20世紀60年代性革命、避孕藥、婦女解放、民權、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和嬉皮等關鍵的反文化運動。
專家表示,由於通稱的「嬰兒潮」世代出生日期跨度長達18年,因此將該世代分為兩類是有道理的。
「這取決於身份,」世代趨勢專家丹尼爾·萊文(Daniel Levine)告訴《新聞周刊》。 「事實是,大多數瓊斯世代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嬰兒潮世代。
「前半部是十幾歲和二十幾歲的『夏之愛』。而瓊斯世代則是在水門事件期間成熟的。與70年代的音樂相比,它們與80年代的音樂更相關。嬰兒潮一代在60年代的抗議活動中非常活躍,但當瓊斯世代上大學時,抗議活動已經平息了。
萊文表示,最年輕的嬰兒潮世代的年齡更接近X世代,而不是20世紀40年代出生的人。「我不斷看到這一代人意識到這一點,並被這個概念所吸引,並覺得它非常合適。」他說。
「我們的實際理想主義是透過目睹20世紀60年代常常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而產生的。」萊文繼續說道。 「我們沒有參與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鬥爭。我們還是玩玩具的孩子,而嬰兒潮世代則為問題爭論不休。我們的非意識形態實用主義使我們能夠發揮領導作用。」
正如多代人工作場所諮詢公司Bridgeworks所說,瓊斯世代「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力和鼓舞人心的能力,從很小的時候就掀起了變革的浪潮。」他們是20世紀70年代的青少年,經歷了兩位數的通貨膨脹、飛漲的汽油價格和198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因此瓊斯世代發現自己花更多時間獨立工作和照顧自己。然後,當他們在就業市場緊張的情況下進入勞動力市場時,他們必須為職業發展而奮鬥。
Bridgeworks表示:「他們知道自己必須埋頭苦幹,為自己想要的工作而不是已有的工作打拼,並想出一些方法來脫穎而出,以保住自己的工作。」「這段對工作穩定性的激烈競爭一直困擾著瓊斯世代。」也因此才有了「跟上瓊斯」的俚語。
(編譯:王季民)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