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文学艺术油彩丹青

《圓明園四十景圖》概說(上)(組圖)

汪水

2015年4月18日

AA

汪水

2015年4月18日

0
0
0
AA

270 閱讀

0
0
0
0
0
0
AA

2015年4月18日

汪水

270 閱讀
270 閱讀

2015年4月18日

汪水

270 閱讀

【新三才首發】《圓明園四十景圖》,是在乾隆9年(1744年)前後,由宮廷畫師唐岱、沈源繪製而成。其中有一套工筆彩繪圖,現收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以下按40景圖的次序,由圖明園入口後的第一景,逐一遊起。上圖中的數字即為四十景圖的編號。

 

  1.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殿位於圓明園中軸線上,出入賢良門(二宮門)之北,為圓明園40景之首,建築是完全依照紫禁城裡太和殿複製而成的。這裡是朝會聽政舉辦盛宴慶典接見外賓、科舉殿試的地方。 左右有東西配殿5楹(楹:古代計算房屋的單位),分別為茶膳房、御書房、清茶房和軍機處。東翼為軍機處,西翼為候旨的廂房。正大光明殿後(以北)為「前湖」。

  2. 勤政親賢︰ 勤政親賢殿,5楹,位於正大光明殿東面,為盛暑時皇帝處理政務之處。殿內設御座,其後有一面巨大的屏風,屏風上刻有乾隆御書《無逸》。東有板牆開門,與養心殿明間相通,後者為皇帝召見大臣之所。

  3. 九洲清晏︰ 九洲是環繞後湖佈置的9個島嶼,象徵「禹貢九州」。每個島上都有一處園林建築景觀,以九州清晏殿為中心。 九洲清晏是位於前湖與後湖之間的島,由三進南向的大殿所組成︰最南的第一進為圓明園殿5楹,中間為奉三無私殿7楹,最北為九洲清晏殿7楹。三大殿之東有天地一家春、承恩堂,為後宮賓妃的住所。三大殿之西為樂安和,是乾隆的寢宮;再西為清暉閣,其北壁懸掛巨幅絹本彩繪圓明園全景圖。 九洲清晏殿是皇帝在園內最主要的一處寢宮,所以十分豪華和考究。殿內鋪金磚並有東西暖閣。東暖閣內有火炕和床,西暖閣有床和風扇,以便於皇帝分別在冬、夏季使用。

  4. 鏤月開雲︰ 位於後湖東岸南部,西鄰九洲清晏,南為勤政親賢,本景區原名「牡丹台」,主建築為漢白玉台基上,以楠木為主建材的牡丹台(圖中)。乾隆即位擴建後,改名為「鏤月開雲」。牡丹台後方的樓座為御蘭芬,再往後走,中間為紀恩堂,係紀念康熙61年(1722),祖孫三代共聚於此之盛事。其西為養素書屋,其東為棲雲樓。

  5. 天然圖畫︰ 位於後湖東部偏北。島南鑿池,島北住院。主體建築為天然圖畫樓(圖中之方樓)。其北之庭院西側,鄰湖之一閣一樓為朗吟閣、竹邁樓(圖左),登樓可看盡湖光山色。庭院東側為五福堂,5楹,渡河而北,可抵碧桐書院。

  6. 碧桐書院︰ 位於後湖東北,四面環山,原名「梧桐院」。主建築朝南,前殿寬3楹,中殿、後殿各5楹寬。殿內遍植梧桐,高高的樹蔭遮蔽建築,好像把書院都藏起來。書院外有一彎溪流,其西山上有雲岑亭。

  7. 慈雲普護︰ 位於碧桐書院之西,後湖之北,與九州清晏在同一軸線上,隔湖相望。慈雲普護主建築朝南,前殿南臨後湖,3楹,為「歡喜佛場」。其北樓3楹,上奉觀音大士,下祀關聖帝君(關羽)。島東有龍王殿,祀圓明園「昭福」龍王。島西為一個矩形「凹」字形的港灣。 皇帝可從九洲清晏殿後附設的碼頭,搭船到此禮佛。

  8. 上下天光︰ 位於後湖西北,慈雲普護之西。本景區臨湖建有兩層樓宇,登樓可盡覽湖光水色。係仿自洞庭湖畔的岳陽樓而建,兩翼曲橋架湖,蜿蜒百尺,橋上建有亭、榭。以《岳陽樓記》中的「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而命名。樓後為平安院,西折而南,度橋為杏花村館。

  9. 杏花春館︰ 原名「菜圃」,又名「杏花村」,位於後湖西北,是後湖九島中的第二大島,小島四面環山,中間平地,沿著北部和西部山麓,散佈著「鏡水齋」「抑齋」「翠微堂」「杏花村」等低矮的建築,係取唐朝詩人杜牧在《清明》一詩中的田園意境建造,杏花村東邊為菜圃係根據不同的季節,種植有各類瓜果蔬菜,讓皇帝瞭解農時和欣賞農村景色。不過,乾隆改建時,意境轉為山莊景色。其東北是山石加土山,山中有山道和城關。其中部圍繞著主建築的山峰為太湖石堆疊。其南部近碧瀾橋(圖中下)與坦坦蕩蕩(圖左下)交界處為青石堆疊,且有山洞及山亭裝點。本景區為整個九洲景區的最高點。

  10. 坦坦蕩蕩︰ 原名「金魚池」。位於後湖西岸,仿杭州「玉泉魚躍」景而建,此景南北軸線上有2個主建築,北為光風霽月堂,南為素心堂。島南(前院)則為一組6個建築單體,依逆時針方向,依序為︰西北為雙佳齋,南面為澹懷堂、素心堂、半畝園,東北為知魚亭,再東北為萃景齋。島北(後院)為品字格局的方型魚池,上有木構曲橋與四方亭,與南北軸線上的光風霽月堂。

  11. 茹古涵今︰ 位於後湖之西南,坦坦蕩蕩之南,為皇帝冬季讀書之地。主體建築韶景軒,為二層樓的之方形大殿,軒東為茂育齋,軒西為竹香齋,更北為靜通齋。所有樓座、殿堂、畫室都建造成很大的四方形,由許多宜人的迴廊連接。此景區四周很平坦,沒有高山,為了更便於欣賞西山及後湖景色。茹古涵今東部有棕亭橋。

  12. 長春仙館︰位於前湖西面,茹古涵今之南。初名「蓮花館」,皇四子寶親王弘歷(後來的乾隆皇帝)被雍正賜居於此。再被賜號「長春居士」,後來弘歷當上了皇帝,就將蓮花館改名為「長春仙館」。本景區可謂御園第二處帝后寢宮區,係由四個院落組成,東院為正院,是一個完整的小四合院,其正房外簷下掛乾隆御書「長春仙館」。長春仙館西邊為綠蔭軒、麗景軒、春好軒。在長春仙館的西岸還建有御膳房、御茶房、御藥房、太監值班房等。長春仙館正北跨溪建有亭橋一座,名曰「鳴玉溪」。

  13. 萬方安和︰ 舊稱「卍字房」,位於杏花春館西面,本景區為建築平面呈「 卍 」字形的水上建築,整個建築基座為漢白玉,基座上方建有33間室室相連的殿宇,結構巧妙,冬暖夏涼,為雍正帝喜居之所。南有文昌閣。

  14. 武陵春色︰ 初名「桃花塢」,位於萬方安和東北,是一處摹寫陶淵明《桃花源記》藝術意境的園中園。此景分東西兩部分,東部則是一條水溪,名「桃花溪」,溪畔遍植桃花,乘舟沿溪而上,進入「世外桃源」的西部。此區由3組建築構成:北為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南為洞天日月多佳景(圖左下方封閉的院落,中間建有一組戲台)。

  15. 山高水長︰ 位於坦坦蕩蕩西面,為一座西向的兩層樓房(5楹),樓前空場為騎射區,更西有河流過。此處,平日是圓明園禁軍練兵場所。每年正月在此設宴招待外藩王公,東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16. 月地雲居︰ 位於山高水長樓之北,佛寺建築,正殿5楹,前有方殿,後樓上下各7楹。東為法源樓,再東為靜室,西北為劉猛將軍廟。皇帝到此禮佛,都是先搭船到萬方安和,再改搭轎子。循山徑北上,可抵鴻慈永祜。

  17. 鴻慈永祜︰ 又名「安佑宮」,位於圓明園西北隅,月地雲居之北,為滿清皇家祖祠。仿景山壽皇殿建造,為園內規格最高、且是園內罕見以石材為主的建築。安佑宮前,由遠而近,依序有華表、護欄、石獸、護城河、大理石橋、牌坊、外城牆。再經護城河,進入內城後,大殿重簷歇山頂,9楹,黃色琉璃瓦,座落在一塊很大的大理石平台上。大殿內正中神龕敬奉康熙帝像,東奉雍正帝像,西奉乾隆帝像。皇帝駐蹕圓明園及令節朔望,均要到此拈香行禮。

  18. 匯芳書院︰ 位於鴻慈永祜之東。建築平面為眉月形,前面(南)為抒藻軒、後面為涵遠齋、西為隨安室,東為眉月軒院,南有露天建築「斷橋殘雪」,位於一樓閣與一涼亭間,係仿自杭州「西湖十景」之一。

  19. 日天琳宇︰ 位於匯芳書院之南,為皇家寺院,分西、中、東三部分。西邊為並排兩組佛樓,前後樓由穿堂樓相連接。偏西的佛樓為「日天琳宇」,樓上供奉玉皇大帝。偏東的佛樓為「極樂世界」,樓上供奉關帝。二樓規制皆是仿照北京雍和宮建造。在佛樓東面為「瑞應宮」內有龍王廟供奉龍王和雷神殿供奉雷神。

  20. 澹泊寧靜︰ 位於日天琳宇東南,皇帝每年都要在這兒舉行犁田儀式。主體建築為「田」字形殿,有四門,東、北兩方皆有樓,正樓(北樓)名澹泊寧靜,東樓名曙光。田字式殿東門外有翠扶樓,西門外過一長堤有多稼軒,其東有觀稼軒,怡情悅目、稻香亭。

責任編輯︰汪水

【新三才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