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传统中国文化道德

「人定勝天」的真意?

張均威

2016年9月1日

AA

張均威

2016年9月1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9月1日

張均威

2016年9月1日

張均威

逆天的“人定勝天”碑曾是花蓮石梯坪的重要地標。(網路圖片)

現代人對“人定勝天”的理解指人為的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因為人類是有智慧的生物。也可指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蒼天。在《現代漢語詞典》、《新華成語詞典》、《百度詞典》、《國語辭典》中均如此解釋。偏離古意太遠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即天人合一,而不是兩者的排斥對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一直保持著對天地的敬畏。就連古代的皇上都稱為天子,是老天的兒子,一切要聽命於天。在過去的八卦中,皇上顯位於九五之尊,也是九六爻之下(六爻為天),所以過去皇上登基叫做:位登九五。

“人定勝天”來源於周朝姜尚、姜子牙那個年代,原來的詞由五個字組成,是“人定能勝天”,後來不知道什麼年代,省去了一個“能”字,變成“人定勝天”了。

“人定勝天”中的人字,就是指人。

“人定勝天”中的定,非指一定、肯定的意思,而是戒、定、慧中的那個定,是指定力、入定。

“人定勝天”中的勝字,非是戰勝和勝利的勝,而是超過和增長的意思。

“人定勝天”中的天,非天地的天,而是指天命的天。孔子說:五十方知天命。是指人有三命:上曰,天命;中曰,宿命;下曰,陰命。天命有增有減,人若積德行善,吃虧忍讓,救人於危難之中,就會增長天命。反之,幹壞事就有損、有減天命。

可見,"人定勝天"並無“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自然”,而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人的因素(行善積德或作惡多端)可以增加或減少天命。盲目自信,對天地沒有敬畏之心,對大自然肆意掠奪與破壞,最後受到傷害的一定是人類自己

(责任编辑:文恩)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免費訂閱精彩內容免費訂閱

标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