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文学艺术油彩丹青

典藏故宫之绘画精选篇(5)

珮茹

2013年7月16日

AA

珮茹

2013年7月16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3年7月16日

珮茹

2013年7月16日

珮茹

典藏故宫之绘画精选篇(5)


明 不详 , 明人画出警图
绢本 设色画纵:92.1公分 横:2601.3公分

这支庞大的皇家谒陵队伍,由北京城得胜门出发,画家沿途铺设,盛大的卫仪阵容,直至皇帝谒陵的目的地,离京城四十五公里外的天寿山,这里是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寝区。

「出警图」与「入跸图」虽是各自分开的二幅长卷,但是所绘的却同是扫墓、巡视的过程,因而通常被合称为「出警入跸图」。

画 家将皇室谒陵的整个时空历程出发→抵达→返回,浓缩于二幅长卷之中。传统观赏「出警图」是由右往左;「入跸图」则由左往右。「出警图」绘皇帝骑马,由陆路 出京,「入跸图」画皇帝坐船,走水路还宫。这两幅图不但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出警图」的横长有26公尺,「入跸图」更是超过 30公尺),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更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巨作。

这二幅作品,均未署名作者姓名。但可以确定的是,得出动许多宫廷画师的合力创作,才能完成这二幅布局精采生动的巨作。


明 不详 , 明人画入跸图
绢本 设色画 纵:92.1公分 横:3003.6公分

这支庞大的皇家谒陵队伍,由北京城得胜门出发,画家沿途铺设,盛大的卫仪阵容,直至皇帝谒陵的目的地,离京城四十五公里外的天寿山,这里是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寝区。

「出警图」与「入跸图」虽是各自分开的二幅长卷,但是所绘的却同是扫墓、巡视的过程,因而通常被合称为「出警入跸图」。

画家将皇室谒陵的整个时空历程出发→抵达→返回,浓缩于二幅长卷之中。传统观赏「出警图」是由右往左;「入跸图」则由左往右。「出警图」绘皇帝骑马,由陆路出京,「入跸图」画皇帝坐船,走水路还宫。

这两幅图不但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出警图」的横长有26公尺,「入跸图」更是超过30公尺),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更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巨作。

这二幅作品,均未署名作者姓名。但可以确定的是,得出动许多宫廷画师的合力创作,才能完成这二幅布局精采生动的巨作。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轴 纸本 水墨画 纵:74.7公分 横:35.5公分

倪瓒(西元一三0一至一三七四年)字元镇,号云林、迂翁。家富饶,筑清閟阁蓄古书画,善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

此幅成于洪武壬子(西元一三七二年),七十二岁所作。此帧先写赠其友檗轩,檗轩藏之三年,又寄赠医师仲仁,请云林补诗,容膝斋即仲仁居处,是先有画而后有题者也。此幅笔墨极为淡雅,画树墨色层次较多,中锋多于侧笔,近坡皴多染少,皴笔亦特觉清劲。

元 唐棣 , 霜浦归渔图
轴 绢本 浅设色画 纵:144公分 横:89.7公分

唐棣(约1287~1355年),字子华,晚号遁斋。吴兴人。幼聪颖,年方弱冠,诗画均为乡人推重。初画山水学赵孟俯,得其华润森郁之趣。继窥郭熙,晚纵笔入韦偃,而其中对郭熙用力最深。

画松树二株,挺峙几达于顶端,枯树三株左右偃仰横斜,秋树四株穿错杂于其中。渔夫三人,背着网罟负荷渔具,边走边谈笑。中段为岚雾横隔,虚淡杳远。石头用云头皴,坡则略带披麻,干笔为多,运笔虽微用侧势,然大皆出以中锋,轮廓线条均匀,故觉圆厚。巨石下缘近水处不施勾皴,形成上丰下锐,并状水气空蒙,此乃法郭熙「早春图」。背景用淡层层托染,墨色丰郁,使主景更显突出。


元 刘贯道 , 画元世祖出猎图
轴 绢本 纵:182.9公分 横:104.1公分

刘贯道(约活动于十三世纪后半期),生卒年不详,大概在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在世。河北人,字仲贤,善画。至元十六年称旨,补御衣局使。所画道释、人物,全宗法晋、唐。画山水宗李成、郭熙,佳处逼真。花竹鸟兽,亦能集合诸家之长,成为当时画坛的高手。

此画作于西元1280年,属于大幅作品,画北方沙漠地带,一片黄沙坡地,景色单调。在沙丘无垠的远方,正有一列骆驼驮队横越。近处人骑数众,或张弓射雁;或手架猎鹰;或绳携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其中骑着黑马、身穿白裘的,应为元世祖,与世祖并驾的妇女,似为帝后,其余八人,应是侍从,其中尚有中亚黑奴一名。

图中人物、马骑无论衣着、装备皆刻画精细,表情神态自然生动,而世祖的面容,更与本院所藏<元历代帝后像>册中的元世祖半身像相似,足证两图的写实。虽然刘贯道的画作传世甚少,但由此轴中人物的传神,可明刘氏善画的美名,非凭空得来。

(資料參考:國立故宮博物院,責任編輯:Nancy)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