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0
0
0
AA
AA
AD
大禹治水画像砖
很多文明中都記載著史前時期人類經歷過一次毀滅性的水患。中國的史籍和傳說中則有很多關於大禹治水的傳說。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不少地方還有毒蛇猛獸,傷害人和牲口,叫人們過不了日子。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
鯀聽信鴟龜的話,盜竊了天帝的息壤,採用塞填的治水方法,結果不但沒有把洪水治服,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災難,舜帝就把鯀殺了。
鯀死了以後,三年肉體不腐,肚子鼓鼓的,舜帝便命人用吳刀把鯀的肚子剖開,大禹便離開了父身。禹長大后,舜帝見他品德高尚,聰明能幹,就任命大禹去治水。
起初大禹還是採用父親塞填的辦法,經過一段時間后,才知道塞填的辦法錯了。於是便歷諸異域,為治水求賢。
大禹不但走遍四方大地,還翻閱了很多書。後來他從《黃帝中經》中得知,在九嶷東南天柱,號曰宛委(即南嶽衡山),黃帝曾在這裡藏有金簡玉字之書,內容是治水之道,他便來到南嶽衡山,殺了一匹白馬以祭山嶽。大禹齋戒沐浴,登上山峰,見一盤石,忙鑿開盤石,便得了寶書。
大禹將書中治水之道細讀深思,知道了正確的治水辦法:必須湮疏結合,該湮則湮,該疏則疏。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裡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裡,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後代的人都稱頌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 大禹在南嶽期間,留下了許多勝跡,他殺白馬祭山嶽殺馬沖,在他結集治水隊伍的毗盧洞周圍五十里地方叫禹王城;岣嶁峰有禹廟、禹碑。禹碑是我國最古的一塊碑文。後人還在大廟御書樓中豎了一塊刻着「功高神禹」的大石碑,以紀念大禹的業績。
責任編輯:石振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