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时事万象热点评论

中美相互表達善意 習歐會成果豐碩

王濤

2014年11月16日

AA

王濤

2014年11月16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4年11月16日

王濤

2014年11月16日

王濤

習歐一對一夜談4小時,雙方改善關係的誠意明顯。

【新三才综合报道】亞太經合會(APEC)兩天峰會11月11日下午剛結束,中美兩國針對資訊科技協定(ITA)擴大降低科技產品關稅達成共識。美方估計每年可為全球資訊產品減少約1兆美元關稅,為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加1,900億美元。歐巴馬更親自宣布中美相互大幅延長學生、旅遊及商務簽證有效期;中美元首12日進一步宣布雙邊投資協定、擴大軍事交流及避免發生軍事衝突的協議,降低雙方緊張情勢。總結來看,這次"習歐會"可謂成果豐碩、出人意料。

習歐峰會,原先各方都不看好會有重大協議或突破進展,但顯然都跌破眼鏡。歐巴馬時隔五年後對中國第2次國事訪問,東道主中國做足準備,既有元首正式會談,習近平並邀歐巴馬到中南海瀛台夜宴,再夜遊散步、一對一談了四小時,足見雙方都有交心的誠意;而峰會前雙方幕僚早談妥各種突破之舉,顯然中美關係是鴨子划水,遠較表面還和諧許多。

今年習歐峰會,可謂峰迴路轉。曾有報導指出,中國因歐巴馬須留在華府,帶領民主黨期中選舉,習刻意把APEC峰會日程延後到11月10日至11日,遷就歐巴馬行程。雖然不出所料,民主黨選舉失利,歐巴馬跛鴨疲態初顯,大大折損在APEC峰會的人氣。他抵達北京前,中國官媒還不時揶揄、消遣他。加以中美在人權、網路黑客攻擊和南海問題有諸多摩擦,中美輿論幾乎都不看好習歐會能有多少實質成果。

北京方面,強勢的習近平一如以往咄咄逼人。先在APEC峰會前夕宣布,在加拿大多倫多建立北美第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將人民幣的戰略據點推進美國後院。隨後,中國在APEC會議期間宣布出資500億美元,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再投入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融資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和產業合作。易言之,中國未來10年將對外投資1兆2500億美元,意圖在亞洲當領袖並排除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BBC評此舉為北京的"金元外交",其他國際媒體則譽為亞洲版的"馬歇爾復興計畫"。

而中國主導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與美國倡導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打擂台,挑戰美國在亞太貿易主導權,最後關頭卻獲得美國盟友在內的APEC各成員國支持,被認為是美國外交一大挫敗。

如此不利美國的環境下,中美關係還能取得意外進展,殊為不易。固然是因中國經濟實力,美國也無法壓抑,只能順勢而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分居世界第一、二大經濟體的中美兩國,不可能只競爭而不合作;而兩國合作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對抗。譬如延宕17年的資訊科技協定,12月將於日內瓦交付ITA 54個經濟體談判簽署後,為美國增加6萬個工作機會,美國當然非常歡迎,更不可能拒絕。

歐巴馬11日晚對習近平說,他希望將中美關係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他強調:「中美兩國若能有效合作,全世界都會因此受益。」習近平則指出,中美新型的大國關係不能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滿足於早期收穫的階段,還要繼續向前走。兩國元首的表態可謂高瞻遠矚,令人鼓舞。

而推動兩國進入實質合作新階段,世界各地廣大華人也將受益。雙方以互相延長留學、旅遊和商務簽證為例,將為華人提供很大方便,也為美國帶來大量工作機會。白宮估算,新簽證協議將給美國經濟注入數十億美元。2021年,中國遊客每年給美國經濟貢獻將達850億美元,並增加44萬個就業機會。

數十年來,中美經濟關係一直磕磕絆絆,貿易失衡、中國嚴控匯率,尤其最近中國對微軟等美國大型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而美國針對中國網路攻擊起訴5名解放軍軍官,被中國視為對抗的不友善行動;中美機艦在南海和太平洋對峙,隨時可能擦槍走火。這些競爭如能藉由習歐會從此柳暗花明,或至少能逐步降低緊張,中美雙方都能同蒙其利。

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目前雖難一夕之間改變,雙方關係有分歧、有不滿也該有妥協及合作。據報導,中日領袖能破冰會晤,美方私下斡旋出力不少,這正是美國所展現的世界領袖風範和貢獻。習歐會能開低走高、成果豐碩,期望它是好的開始,未來中美若能繼續改善關係,必然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

(新三才記者王濤綜合報導)

(责任编辑:王濤)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