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保基金多年未充分投資、運用,已遭通膨吃掉,形成巨大缺口,有破產危機。
【新三才综合报道】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政府未能妥善投資國家的退休基金,可能導致社保體系存入資金的在職者和退休人士,未來有領不到退休金的風險,是中國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之外的另一枚未爆彈。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秉文9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如果政府能妥善運用社會保險基金,中國的養老金體系近20年來就會增加數千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然而,這些資金絕大部分卻只是在銀行存款帳戶裡睡大覺,未能妥善投資及運用。
由醫療和失業保險等各類保險基金構成的中國社保基金總額,去年底截止約有人民幣4.5兆元,其中近60%來自中央和地方的退休基金。然而,只有1.6%的社保基金(人民幣711億元)用來購買國債或進行投資。
管理社保基金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今年6月表示,自2000年全國社保基金建立以來,投資平均年報酬率達8.13%。中國社保基金主要投資在國內和全球多個市場的金融產品,包括債券、信托、股票和貨幣基金等。
鄭秉文說,相形之下,過去20年中資銀行的平均存款年利率只有約2%,也就是說,如果全部社保基金交由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打理,該基金就可以多賺到將近人民幣5,500億元的報酬。
鄭秉文的研究顯示,這段期間單是通貨膨脹就讓社保基金蒸發了人民幣近1,000億元;他設定過去20年的平均通膨率是4.8%。
然而,北京政府嚴格限制社保基金的投資方向。財政部最近並發布聲明,告誡地方政府除了最保守的資產外,地方社保基金不能投資其他風險產品。政府態度之所以如此保守,原因在於中國股市的波動一向劇烈。
鄭秉文說,中國社保基金投資的本質,對地方政府來說就像一顆定時炸彈。
事實上,敲響警鐘的不只鄭秉文一人。中國社科院先前就已表示,社保基金到2050年時將有人民幣802兆元的財政缺口,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倍多。
前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馬駿撰寫的一項2012年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不採取改革措施,到2050年時,社保基金缺口將占中國GDP的5.5%。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率為9.7%,略高於2012年的9.4%。在人口迅速老化和勞動年齡人口不斷減少的尷尬處境下,政府已經強烈暗示,未來可能會提高退休年齡的屆限。
(新三才記者王濤綜合報導)
(责任编辑: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