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今年进入大学就读,无论在女儿孩童阶段、青少年时期、或者如今迈入成年,父女间就像朋友一样可以无所不谈,甚至李伟文也从不需要为女儿太担忧;然而没有人是天生的好父母,李伟文说:“当现代的父母亲,除了爱孩子还不够,还需要有方法。”这个方法,其中一项就是帮孩子找到好朋友。这听来简单,其中却有一套李伟文的独门哲学。
孩子的好朋友从小父母就要帮忙找
李伟文说,这个时代大部分父母对孩子有两个担忧:一怕孩子沉迷线上游戏,二怕孩子交到坏朋友。“但如果只是一味跟孩子说不可以玩线上游戏,却没有培养孩子其他更有趣的兴趣,这样不公平。同样的,如果我们只说这个是坏朋友,不可以跟他来往,却没有协助孩子找到优质的好朋友、我们信任的好朋友,这也不公平。因为每个人都有交朋友的需求,人一定要有朋友。如果我们没有努力帮孩子找到好朋友,就没有资格挑剔孩子的朋友。”
那么要如何帮孩子“找朋友”?李伟文建议,在孩子还小时,父母就可以带着孩子参与自己生活圈的活动,和其他家庭的孩子相处,比如社团、教会,或是亲戚、同事间的聚会,这群孩子从小学才艺、补习都可以一块儿,重点是基本盘要够大,如此才能找到父母信任、孩子也喜欢的朋友。
好朋友不要同班同校?
“有一个附带的建议,最好不要找同班同学,甚至同校都不要。”乍听之下让人感到疑惑,李伟文分析道:“因为孩子间会互相比较。孩子不像大人想像的那般天真无邪,成绩、受欢迎程度……,都能比较,这样就无法用单纯的状态去相处。但假如今天不同校、不同班级,根本没有什么好比较的,所以大家都不用太早去论断一个人,可以完全欣赏一个人真正的才华。”
李伟文继续说:“同班同学要好就容易结党结派,不同团体间难免有争执、互看不顺眼;或者当你把心事跟好朋友讲,好朋友却无心讲出去,这时就产生许多纷争。若知心好友不是班上同学,那他也无从跟别人泄漏你的内心话。”
另外一个考量,李伟文则笑着自言是“父母的心机”:“假如同校同班,那么生活节奏是一样的,可能放学就直接约出去玩了,但假如是和不同校的朋友,我们就比较有机会知道,可以认识、参与,甚至能熟悉这一群孩子。”
霸凌,父母只能束手无策?
李伟文说,他宁可孩子在班上独来独往,不一定要和一群人特别要好,而好朋友则是来自学校以外的生活,和学校同学保持单纯一点的学习伙伴关系。“这有个好处,当我们已经帮孩子找到一群知己好友后,孩子在学校也不怕被霸凌。被霸凌的孩子内心的创伤是很大的,当然有肢体霸凌时,父母一定会介入,可是许多时候是‘关系霸凌’,长期受到排挤;这也是许多父母最束手无策的事情。”
李伟文解释,“人是群居动物,地球上所有的群居动物都有个特性,只要跟别人不同,就代表死亡。很多人认为,就算孩子被排挤,可是我们大人给他很多的爱,为什么孩子的创伤还是存在?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知道他跟大人是‘不同群’,孩子的‘同群’是与之同样年龄、同样状态的一群人,这是大人无法取代的;可是因为学校生活遭受排挤,让孩子在唯一能融入群体的管道中被排挤了。”
李伟文说,他是凡事思考如何能够“预防”的人,因此他选择在孩子的生活中帮孩子找好朋友,“每个人都有交朋友的需求,而当孩子在生活中已经有一群很要好的朋友,一方面有正向互动,与人相处有良好的应对,同时也会相当有自信,就算跟班上同学不一样、没有太深的融入,他也不会恐慌,因为他已经有一群要好的朋友了,不会有落单的感受。”李伟文家没有电视,两个女儿从小不看电视,也没有听流行音乐,因此许多时候同学间聊这些话题时两个女儿也不清楚,但双胞胎女儿在学校人缘还是很好,李伟文归功于孩子在生活中已经找到好朋友了。
青少年的困惑我们懂吗?
另外李伟文也点出了不少现代父母的困境:不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拉近距离。“当孩子还小时,只要平时有些关心,多数都能和孩子相处不错。可是一转眼两三年,很多父母却突然发现孩子怎么变得那么酷、都不理人,看到孩子和朋友有说有笑相当开心,但是你问他讲什么,他又回:‘没事!’这让很多父母感到十分挫折。”李伟文直言:“我们根本不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内心的恐惧是什么、烦恼是什么。”
当孩子渐渐长大,无论是开始追求独立而不再事事听从父母、或者经常与朋友相约、外出行踪难以掌握,父母因此感到越来越不放心,便开始对孩子教训许多“道德八股”,偏偏这些道德八股,往往不是现实中一定合用,甚至许多是大人自己也不相信的。“比方父母才在家中抱怨某某人,但是当某某人电话打来时,大人却又亲切客气。青少年最痛恨虚伪的人,在这个阶段总是正气凛然,想的都是正气、义气,此时眼中看到的大人说一套、做一套,便认为父母很虚伪。”亲子间的“不信任”于焉产生:父母不信任孩子的独立,孩子则不信任父母的看法。
用“看电影”当工具拉近亲子距离
李伟文分享他的独门祕诀──“看电影”。“想跟孩子分享,就要在心最柔软的时候,耳根子就听得进去。而‘看电影’是没有门槛的,影像可以直接作用在人的情绪上,只要挑对电影,同时欣赏、就能同时经历感动。”李伟文建议可以购买单枪投影机直接投影在墙壁上,比电视机还便宜,并且大萤幕可以使人更容易融入剧情之中,并将室内电话提起、避免被电话打断,利用周末夜晚好好共同欣赏一部电影。
看电影时,还要注意几个小窍门:“我通常会选影片中主角与孩子同样年龄的电影,如此孩子才更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进去。看完影片后,也不要期待孩子分享,而是把握最后跑字幕的那三五分钟,众人还沉浸在那个氛围时,先不要开灯,将配乐声音关小,家长自己分享一些当年还在那个年纪时的轻狂回忆,让他知道原来父母也曾这样浪漫过、挫折过、烦恼过,跟他是一样的,跟他是一国的。”李伟文叮咛,这时父母千万别再说些八股教条,否则弄巧成拙,孩子肯定武装起来心想:又要透过电影跟我说教了!
“假如影片挑得对,并且父母都是分享自己的故事,几次以后孩子也可能开始分享自己的感觉及看法。而当孩子谈论他的看法时,父母可以技巧性的透过讨论影片中人物的故事来深入话题,因为谈论别人的故事比较自在,这时亲子间就能有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对谈。”李伟文认为,想要拉近亲子互动,光是共同出去玩恐怕是徒劳无功的,因为现代许多家庭,尽管一同出门游玩,却是各玩各的,或者兀自低头滑手机,缺乏内心的交流,“当孩子可以将内心事情与父母分享时,才是有真正的‘亲子互动’。”
父母态度开放孩子懂得学习思考
两个双胞胎女儿甫上大学,从李伟文的部落格中不难发现,李伟文夫妇对于两个女儿当时选填科系没有下指导棋,甚至期待他们能有些“跳脱”的选择。如此的态度,看来相当宽容洒脱,对此李伟文表示:“当父母态度相对开放,孩子就会相对保守。”父母与孩子好像在天平的两端,在开放与保守间总会取得平衡,“所以我们孩子没有什么太大叛逆,因为我们会不断鼓励他们,甚至态度比他们更开放、更冒险,这时孩子反而会自我思考。”这样的态度不只是针对两个女儿的生活、大学科系选择,也包含面对孩子的感情世界。
“我女儿中学时期有收过情人节巧克力,我好开心,还跟她说‘拿来一起吃!’她不准我吃,说要还给对方!”李伟文笑着说,青少年就是“越反对越要去做,假如一开始就打压,反而会出现‘罗密欧与茱丽叶症侯群’,产生一起抵抗外敌的悲壮情怀。”可是,难道要放任不成熟的孩子谈恋爱吗?这也不全然是李伟文的意思:“谈恋爱最怕时机不对跟人不对,青少年谈恋爱通常这两者都不对。我女儿现在上大学该谈恋爱了,则是担心‘人不对’,现在很多恐怖情人嘛!教个小祕诀,如果真的觉得对方不适合、有问题,先不能反对,一开始要赞同、接纳,接着平常再慢慢‘下点毒’(笑)。一开始就反对,后面很多事情反而根本讲不下去;先接纳了,孩子就会听你的话,交往过程中再根据状况不时提点一下:‘很好啊,可是他这样做……?’”
不时用点“小心机”的李伟文,教养孩子不靠运气,而是靠著不停学习,“时代的诱惑太多,父母光给孩子爱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对方法。”最后他提供父亲们一个小祕诀:“我们家有两个习惯,每天回家我一定会问问孩子:‘今天有什么好玩的?’用这简单轻松的语句来开启话题;另外一个,则是每天在孩子睡前十五分钟,跟孩子窝在一起聊聊天,这时候心也最放松、柔软。一开始执行时,不晓得聊什么,可以讲故事。妈妈们,就把这个机会让给爸爸吧!”
(责任编辑:肖凡)
(文章来源: Baby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