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0
0
0
AA
AA
AD
上图拍摄于2005年1月9日,南亚海啸灾后一周,亚齐省米拉务区的街道废墟堆积如山;下图摄于今年11月29日。
于2004年12月26日,清晨6点58分50秒位于北纬3.298度,东经95.779度,也就印尼苏门达腊以北的海底发生芮氏规模9.1地震,顷刻间释放了相当于1万6千颗广岛级原子弹的强大能量,引发30多公尺海啸,当时泰国普吉岛、印度、斯里兰卡及马尔代夫等渡假胜地,正值耶诞节旅游旺季,数万旅客及当地居民瞬间遭海啸吞没,渡假天堂变地狱,距离较远的马来西亚、缅甸、马尔代夫、非洲东岸也一样受害。
此次灾难造成至少29.2万人罹难或失踪,也超过51万人受伤,尤以印尼亚齐省灾情最为惨重,许多村镇甚至荡然无存,经过十年的重建,摄影师们透过影像呈现印尼的巨大改变,令人震撼无比。


2004年灾后3天,左图亚齐省寺庙附近成一片废墟,右图则是今年11月27日的景象。


上图为2004年海啸一周后,街上房屋重创,下图为10年后车水马龙的样子。


上图为2005年1月9日的被废墟覆蓋的滨海公路;下图为2014年11月29日在同一地点拍摄的新公路。


上图为2005年1月16日在班达亚齐沿海地区受损的清真寺;下图为2014年重建的社区,树木茂盛。


上图为2005年居民只能用临时竹筏过河;2014年11月29日,因为盖了新桥,下图同一地点已经荒废。
(责任编辑:肖凡)
(文章来源: 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