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0
0
0
AA
AA
AD
台灣師範大學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夏威夷大學等組成研究團隊,從過去研究資料,分析海下水溫對聖嬰年颱風的演化影響
過去科學研究,全球暖化下的聖嬰現象恐讓太平洋生成「超級颱風」,今年台灣也才剛渡過蘇迪勒颱風摧殘,但台灣學者與美國夏威夷學者共同研究過去資料,發現即使海表環境適合發展恐怖強颱,但海下水溫也會適時上升降溫,抑制其強度與數量,此負向回饋機制宛如大地之母「蓋亞」自我修復,保護平衡不致失控。
研究由台灣師範大學海洋環境研究所副教授鄭志文、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林依依、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王斌等人進行跨國研究,3年多來分析過去50年整個赤道太平洋的颱風資料,解開聖嬰年颱風強度演化之謎。
鄭志文表示,過去聖嬰現象,導致太平洋海水暖化,讓颱風有較暖的海水、較長的距離可以生成,科學界也因此認為聖嬰年會較往常製造更強的超級颱風,但透過長期統計資料顯示,從「颱風累積能量綜合指標」(ACE)來看,聖嬰年的颱風強度與數量,並不顯著,成為學界待解之謎。
鄭志文說,近年透過探測科技的進步,海水下2、300公尺的水溫得以揭露,才發現雖然太平洋海表層因聖嬰年而暖化,但海下底層冷水往上補充,適度調節使得颱風發展不會「失控」無限增強,比起往年增強一點點後,就被負向回饋機制壓下來,研究引入2003年學界提出的地球自我修復概念「蓋亞假說」,大地之母這個有機體的萬物調和作用,使得人類不致遭到大自然嚴重反撲;研究成果登上今年7月的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科學報導》;鄭志文認為人類應該感謝蓋亞的修復機制,「希望大家好好保護地球」。
(责任编辑:瑀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