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於上海的萬松博(音譯,Shong bo Wan)得知妻子懷孕后,決定來到西雅圖,這個微軟和星巴克公司的誕生地,來迎接這個新生命。上周,妻子在美國醫生的照看下,順利生產。
萬說:「我認為在西雅圖,整個過程更加有隱私,有更多的選擇,也更加專業。」而和萬先生有相似想法的中國人不在少數。
《國際商業時報》(internationalbusinesstimes)25日報道,此次生產並不是這個35歲的商人及其妻子第一次為了醫療而來美國。今年初,為了能在西雅圖就醫,夫婦倆每人向王家坤(音譯,Jiakun Wang)醫生繳納了1萬美元的會費。而這並不是個例。
萬氏夫婦在春節期間來西雅圖度假時認識了王醫生。他們被王醫生及其團隊的醫術折服。「我們在中國也看病,但不同的是,西雅圖的王醫生更加專業。這不僅是在於醫療,還在於愛和快樂。我感覺非常好。」
王醫生也參與協助了此次生產過程。萬先生對於水中分娩非常激動,這在中國並不容易辦到。「非常有趣而且安全,我們都很興奮。在中國我們做不到這點。」萬說。
雖然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但加利福尼亞、俄亥俄、華盛頓等州的醫生和院方都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富人正在來美國醫院接受醫療服務。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在中國,公立醫院長期存在醫生和醫療設備短缺問題。2012年,中國每1000人中只擁有1.6名醫生,而在發達國家帶數字為3.2。
「雖然中國有很多很有實力的公立醫院,但總是人很多,很難排上隊。」西雅圖醫護公司哥倫比亞太平洋管理(Columbia Pacific Management)常務理事南森•麥克利莫爾(Nathan McLemore)說。「許多人需要靠關係甚至賄賂才能看病。」
經營護航聯盟診所(Convoy Union Medical Clinic)的王醫生創建了一個會員組織來幫助像萬先生一樣沒有美國醫保的中國人。中國患者每年花費1萬美元以獲得在王醫生診所就醫的資格。他們會接受一系列細緻的檢查。「這些患者在中國每年也接受體檢,但他們感覺檢查並不細緻,服務也不到位。」
王醫生今年初開啟了這個項目,迄今已有52名中國患者成為會員並赴西雅圖就醫。這其中,王醫生髮現了兩例先前未檢查出的癌症病例。對於需要後續治療的患者,王先生會聯繫中國當地的醫生或介紹他們去西雅圖的專科醫院。
萬先生表示,王醫生提供的服務正是他和妻子需要的。
王醫生說,他在中國長大,畢業於在西安的第四軍醫大學,其後在美國瑪雅醫學院深造。「我熟知這兩個醫療系統。這項工作我得心應手。」
不過王醫生的診所並不是唯一一家擁有中國客戶的診所。貝基•蘇(Becky Su)醫生在貝爾維尤針灸所從事針灸和中醫。有些患者每年數次專程從中國飛來找蘇醫生。「他們說在中國找到一個真正合適的中醫很難,所以他們選擇來這裡。」她說。「他們希望找到最好的。當找不到的時候,便開始向外國尋找。」
蘇醫生表示,許多患者都願意為得到頂尖醫療而遠行並付傭金。「這些患者不僅有錢,人脈也很廣。他們在中國能找到中國最好的醫生,但他們還是來到了這兒。」
太平洋西北沿岸的醫生、醫院以及企業家們因此開始抓住這些商機。西雅圖人力資源顧問戴安•聖約翰(Diane St. John)正在啟動一項名為「美國醫療通」(U.S. Medical Access)的項目,專註於協調中國富人前往美國看病。從去年中期開始,她已經介紹六位患者來到美國,並因此確信西雅圖地區醫院每年能夠接納數以百計的中國患者。
戴安•聖約翰目前與西雅圖五家醫療中心有合作。她表示,市場潛力會比人們想象的更大。
西雅圖癌症醫療聯合會主管塞西莉亞•薩帕塔(Cecilia Zapata)表示近期中國患者的預約有了大幅度增長。
其中一名患者是58歲的高其梅(音譯,Mei Q Gao),一名來自上海的會計師。一月份她被診斷患有轉移性乳腺癌。在中國接受乳房切除術后,她來到西雅圖接受後續治療。
高女士目前和她的女兒周琪凱(音譯,Qikai Zhou)住在一起。在西雅圖從事軟體工程工作的周將母親的病情翻譯給醫生。周說,在中國「患者太多,腫瘤專家太少」。她的母親為了取葯或輸液必須要等很長時間。而且母親正在服用的藥物帕妥珠單抗(Perjeta)在中國不提供。「我母親在中國的主治醫生每天要看40個患者。每個患者只能看10分鐘。我們不可能得到詳細的醫療建議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因為癌症已經有了轉移,我們希望她能得到最好的治療以延長壽命。」
西雅圖癌症醫療聯合會最近每天都會接到中國患者或其家人的問詢。據估算,每10個問詢中會有一單最終確定預約。「像我們這樣的醫療中心已經對這種業務做好了準備。」薩帕塔表示。
王醫生也表示這種市場潛力巨大,並希望自身能在這種交流中起到更大作用。「我希望能夠架起一座中美之間的橋樑。」他說。
不過,聖約翰擔心,如果西雅圖的醫院動作太慢,將會失去這一機會,也失去中國患者的錢包。明尼蘇達州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動作就很快。而西雅圖癌症醫療聯合會只是將信函翻譯成中文寄給潛在中國客戶。
她還表示,醫院必須能夠預先提供合理的花銷估算。有一次一家醫院告訴她的患者一次核磁共振花費2600美元。但當患者到了醫院時,醫院還將麻醉和其他項目也加進去,花費便超過了1萬美元。
薩帕塔說,讓患者花費超出預算很不合理。高女士已經花了14萬美元,而她的女兒周認為結束治療之前還將花費更多。周說她母親在美國的治療費用至少是在中國的兩倍。每次輸液,都會另花二三百美元。但在中國,通過醫保只花費不到20美元。
由於客戶激增,西雅圖癌症醫療聯合會將很快開啟對潛在患者的評估以決定是否接收。雖然薩帕塔表示由於商業機密無法透露評估的具體花費,但她表示多數醫療中心的費用會在2500到3500美元。
雖然促進中國患者來美就醫的努力卓有成就,但中國大部分富人不可避免地仍會在中國國內就醫。因此,許多醫療公司開始在海外運作。
他們抓住了正確的時機。中國政府正在漸漸歡迎更多的私企進入醫療領域。政府希望私人投資的注入能帶來一個更好、更便宜和更公平的醫療體系。去年,在中國個別省市,已經允許私企完全持有醫院。之前,投資者只被允許掌握70%的股份。
投資者看到了日漸成長的市場。2013年,中國患者治病的總花費為5110億美元。有分析師表示,數字還將增加。2013年的數字這隻佔中國GDP的 5.6%。而同時中國人的收入和慢性病例在增加。據德意志銀行統計,2012年中國醫療花費為2.9萬億人民幣,2020年將達到8萬億人民幣。
哥倫比亞太平洋管理公司承諾在10年內投建10家中國醫院。公司已經有了在無錫和常州的建設計劃,分別花費8000萬和1億美元。目前,這些在中國投建的醫院一般都以比較有利可圖的專科為主,比如整形科和心臟病科。哥倫比亞太平洋投建的醫院也都在上海附近,即富有的長江三角洲內。
不過,現在絕大多數中國患者是去公立醫院接受治療。2014年,只有不到10%的患者去私立醫療機構。私立醫院床位佔全國總數的14%。
到目前為止,西雅圖地區的醫院還沒有在中國做廣告宣傳。但「遊覽西雅圖」(Visit Seattle)的公關經理羅賓遜(Kauilani Robinson)表示,旅遊市場部未來將把西雅圖作為一個醫療旅遊地點來進行推廣。
(责任编辑: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