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三才首發】2015年12月2日,31歲的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寫給他剛出生的千金馬克絲的公開信中提到,為了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祖克伯伉儷將捐出他們所持有臉書股份的99%,目前市值達450億美元,來成立公司投資於教育、科學以及衛生等項目,共同推動這個遠大的目標。
同一天,同樣是臉書總部所在地的美國加州就發生了一起重大的死亡槍擊事件。兇手是一名28歲在衛生局工作的員工,跟他27歲的太太放著家中剛出生六個月的小女孩不顧,全副武裝到上班機構舉辦活動的地點瘋狂開槍掃射,造成14人死亡與17人輕重傷後,夫妻倆也在逃亡過程中被警方射殺身亡。
同樣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生,面對未來的社會與挑戰,有人選擇捐出巨額財富,與全世界頂尖人士共同努力克服困難與問題;有人卻選擇使用最極端的暴力,來解決所面對的問題與困境。為什麼在現今的社會中,尤其同樣生長在美國這個自由民主社會中的人們,又同樣有著剛出生的女兒,理應正該是將全部心力放在關注與栽培子女未來,為何有如此天差地別的行為差異?
就在幾個月前,祖克伯曾在臉書上舉辦了一場「你問我答」活動,當時其中一位引人注意的提問來賓是英國宇宙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他問祖克伯有沒有最想知道哪個科學問題的答案?不過祖克伯回答說他對「人」最有興趣,尤其好奇的是人類社會關係之中,是否有主宰著人們關心的人和事物之間平衡的基礎數學法則。
或許,這個讓當今世界最偉大宇宙物理學家及最大社交網路王國創辦人都感興趣的答案﹐以及困惑你我為何同樣為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心思與行為的答案,其實就存在你我身邊。
在東方佛教思想中,有所謂的「因果」一說。也就是人種了甚麼「因」(做了甚麼事),後來就會得甚麼「果」(得到甚麼下場)。而往往人生這輩子的「果」,甚至是來自前輩子或更早時期所種下的「因」。當然,也往往就因為這樣,大多數人無法在這輩子看到完整的「因果」關係,也就不相信這樣的說法。
因此,人一輩子的人生,如果以「因果」來看,應該是早就依照先前的「因」而被安排好的一條路(「果」)。所以你在人生路上會遇到誰,發生甚麼事,或許也都是早就有安排的。然而,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還能有良知,可以在關鍵時刻,在良知的判斷下,做出最好的決定。首富的人生(財富)是被安排好的,但是他(她)可以選擇揮霍一生,也可以選擇如祖克伯般貢獻給社會。當然,兇手的人生,也可能在最後一刻,因為良知的判斷,而選擇放下屠刀。也因此,東方古老的諺語中,才會有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樣一句話。
不論你我人生安排如何,希望我們都可以在既有的安排下,發揮人的良知良能,為自己,也為社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责任编辑:姜啟明)
(文章来源:新三才首发)